让“中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

——看中通客车的“出海”之路

■ 本报记者 白文斌

50℃高温的迪拜街头,中通纯电动客车顶着沙尘暴平稳穿行,车内舒适凉爽;冬日的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一支中通客车车队征服陡峭冰雪路段,性能丝毫未减——这两个跨越南北半球的场景,勾勒出中通客车全球化征程的新图景。

近年来,中通客车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完成了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的价值重构,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质变。

技术破壁

从实验室到极端环境的双重验证

2025年,中通客车的全球化战略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年初斩获迪拜40辆纯电动客车订单,创下阿联酋史上最大批量纯电动客车采购纪录;春季登陆丹麦,实现北欧市场破冰;8月,250辆定制化客车启程赴布基纳法索。这些订单的背后,是中通对不同市场的精准适配能力。​

在迪拜,面对50℃高温与RTA严苛标准的双重考验,中通技术团队以智能算法赋能电池热管理系统,实现续航与温控的动态平衡,破解了电动车高温运营的难题。而在丹麦,针对冰雪路面与陡坡路况,中通客车量身优化动力系统与防腐工艺,通过欧盟WVTA认证这一国际权威标准的严苛考核,敲开欧洲高端市场大门。从高温沙漠到极寒北欧,中通客车实现技术破壁的核心在于十年磨一剑的研发积累。其首创的高精度动力系统建模与云边交互技术,为电池装上“智能防火墙”,新型电池管理系统使整车节能5%—8%,相关技术斩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定制哲学

从“一国一策”到“价值共创”

中通的全球化逻辑,始终围绕“一国一策”的定制哲学展开。在葡萄牙,车身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在新加坡,三开门低地板设计提升通行效率;在布基纳法索,技术团队多次实地调研,优化车辆通过性并增设残疾人轮椅导板,赢得“最懂非洲的中国客车”美誉。这种深度定制不止于产品适配,更延伸至价值共创:迪拜订单配备驾驶员行为监控、自动乘客计数系统,新加坡车型完善Wi-Fi与手机充电等便民配置。​

“每进入一个新市场,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深度理解当地需求。”中通客车海外营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理念使中通能够与国际客户建立长期互信的合作关系。

品牌远征

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

如今,中通已完成从产品出口、技术输出到品牌与标准出海的三级跳。而支撑这一跨越的,是其精准化的全球布局: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在新兴市场精耕细作形成规模效应。

企业“出海”,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聊城海关副关长侯健宁介绍,为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聊城海关将围绕企业全球贸易战略需求,为其提供新能源客车核心零部件归类指导、量身定制技贸措施等“一站式”服务,畅通客车出口快速申报、查验、检测、放行全流程,实现新能源客车出口的“即报即检即放”,解决新能源客车等产品在市场开拓及进出口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助力山东省“新三样”更快走向全球。

在全球公共交通绿色转型的浪潮中,中通的案例证明,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转向创新驱动与品牌价值。未来,唯有持续将单一产品优势转化为系统能力,将短期市场机遇沉淀为长期品牌认同,中国客车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持续领跑,让“中国智造”的标签在世界舞台上越发鲜明。

2025-10-31 ——看中通客车的“出海”之路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8022.html 1 让“中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