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杨庄村的梨园新景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牛贵葆 张先昌

10月19日,走进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空气中弥漫着梨子的清香,金黄的秋月梨压弯枝头,果农们正忙碌地采摘,笑语声与梨香交织,汇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你尝尝,这梨甜得像冰糖,汁水足还没渣!”村民夏祥利从枝头轻轻摘下一颗秋月梨,脸上洋溢着自豪。他经营的180多亩梨园今年迎来盛果期,果实圆润饱满,果皮泛着金光。“我们的秋月梨甜度能到16度,接近荔枝的甜度,但清爽不腻,老人孩子都爱吃。”

杨庄村是“中共冀南区党委旧址暨宋任穷旧居”所在地,是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如何让这片红色热土焕发新生?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现军带领村民找到了答案——向土地要效益,向生态要发展。

“我们村人均一亩多地,沙质土壤特别适合种果树。”王现军说,经过多方考察,他们选择了秋月梨这个品种——“汁多甘甜、肉质细脆,市场认可度高”。

乡村振兴,关键在带头人。王现军不仅是村党支部书记,还是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户,为了选购优质梨苗,他跑遍全国各地,精心筛选最适合本地土壤的品种。在党支部引领下,“莘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青年农民夏祥利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21年,他在党支部帮助下流转180多亩闲置林地,全部种上了秋月梨。

“前三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说不着急是假的。”夏祥利坦言,“但党支部一直给我打气,提供技术指导。”他坚持使用有机肥,按时修剪枝条,精细化管理。第五年,梨园终于迎来丰收——亩产超过5000斤,按照市场价每斤4.5元计算,每亩收入2万余元。

随后,村民们纷纷加入种梨行列:60岁的夏虎庆种了60亩,59岁的夏保军种了40亩,霍宪增种了46亩……如今,全村秋月梨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成为名副其实的“梨园村”。

秋月梨的丰收,不仅甜在嘴里,还甜在村民心里。

目前,杨庄村通过发展木材加工和林果两大产业,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曾经的革命老区重点村,如今是共同富裕的示范村。

站在梨园里,王现军描绘着更远的未来:“我们正在筹建莘县红色杨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要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按照规划,杨庄村将建设成为集红色教育、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革命旧址,感受红色文化;漫步梨园,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农家菜,享受乡村慢生活。

2025-10-3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8029.html 1 杨庄村的梨园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