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载暖 戈壁生花
——记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援疆教师张延珍
■ 刘德策 颜莉
为进一步组织优质资源对口支援新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喀什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需要,2024年,山东省再次组织相关高职院校选派40名相应专业教师,对喀什开展“组团式”帮扶。其中,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两位教师远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对口教育援助。这是继吴菲菲老师之后,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组织参与对口支教工作。援疆教师将在受援地工作一年半,全面参与喀什职业学院教学管理、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工作,促进东西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医药学院教师张延珍就是其中的一位。
接到援疆任务,张延珍心情激动,但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的父母,让她心有顾虑。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毅然决定前往。“我爱人和我父亲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非常支持我去援疆。不问前程,不问归期,我也做好了吃苦奉献的准备!”她如此回复医药学院院长朱崇先。
来到喀什,在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的安排下,张延珍担任了健康医学院教学科科长职务,既要统筹科室事务,也要站上讲台讲授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
课堂上,张延珍先摸透每个学生的基础,从知识点到实操技能,一点点调整教学方案;课堂外,她总爱和学生凑在一起,关心他们的心事,关怀他们的生活。张延珍教授的CT检查技术课程的课代表李娜,是个让人心疼的孩子。李娜父母都是残疾人,李娜自幼照料双亲的生活,其家庭还曾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可是,一向勤奋坚强的李娜因为家庭困难,自己身体又出现问题,产生了放弃专升本的念头。张延珍得知后,马上给她转了600元钱,说:“前途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我会一直支持你到专升本。”李娜感动不已,回复道:“困难是暂时的,咬咬牙就过去了……我不能让您失望。”那一刻张延珍忽然懂得:教育不只是教书,更是给予支持,陪着学生慢慢长大。
为了让教育部新教学标准落地,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在聊职领导、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张延珍牵头为喀职健康医学院制定了《健康医学院专业调研方案》,带着老师们一遍遍打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由于存在时差,张延珍经常半夜远程请教学校的同事共同修改方案。还常常拉着其他援疆老师开展讲座、做教研,组织骨干教师带新人。她自己也结对帮扶了3位当地教师,看着他们从生涩到从容,由衷地感到高兴。记得指导两位新老师参加教案评比时,张延珍与他们一起改到深夜,最终双双获奖,办公室里的欢呼声震耳欲聋。
爱牙日,张延珍联系医院口腔科医生举办护牙讲座;职教周时,她摆了7个展位给中小学生讲专业特色;师生技能大赛、课程思政比赛办得有声有色,推荐到学校的教师得奖率达90%。更让人振奋的是,自治区技能大赛上,他们有6项技能获奖、3项晋级国赛;课程思政比赛,14人获一二三等奖,11人获优秀奖;教学能力大赛也有2组教师获奖。凭借卓越的表现,今年6月,张延珍被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授予“山东援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距离援疆结束还有半年,张延珍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国家支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的超长期国债设备已到,各专业实训室要怎么完善?今年有三个专业的比赛冲进国赛,要带领学生老师们积极备战;目前,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没有数字化教材,她要和当地的老师共同编写学校首部数字化教材,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如今,站在高台民居再看戈壁,张延珍已不觉得苍凉。那些在课堂上亮起的眼睛,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在办公室里深夜不灭的灯光,早已把希望的种子撒进了这片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