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实体经济澎湃“工业力量”

——我市以新型工业化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 本报记者 李兆宪

注重实体经济、夯实工业基础,是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根基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促进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11月12日,位于茌平区杜郎口镇的山东安安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一条条流水线有序运转,一批批食品、药品经电离辐射快速完成杀菌、消毒。该公司正式投产数月,便已与乖宝集团、东阿阿胶等公司签订了长期服务合同,预计年营业收入达2000万元。

“电子加速器辐照指利用电离辐射对食品、医疗用品等进行快速保鲜、杀菌、消毒。该技术安全环保,不影响产品原有品质。”该企业负责人李俊鑫介绍。

向新、向绿、向智、向高端,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我市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依托中小企业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453X”现代化工业体系。智能机器人在车间里进行精准检测扫描,聊城制造的轴承产品远征国际市场,源头制造企业订单排期满满……从“制造”到“智造”,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实体经济展现出的活力与韧性,中小企业凝聚成的集群与势能,正重塑着聊城的工业版图。

10月30日,在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2条德国格林策巴赫石膏板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该公司的生产原料来自上游信发集团生产环节产生的废弃物。企业负责人张艳辉介绍:“我们将电石渣脱硫产出脱硫石膏,再煅烧成建筑石膏粉,把上游废料变成下游原料,逐步实现了固废资源化利用,同时通过车间智能化改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每年可消纳脱硫石膏300万吨,石膏板年产量突破1.2亿平方米。”

塑造工业领域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既要“育新枝栽新苗”,也要让“老树发新芽”。

德通交通器材制造有限公司是茌平区一家传统的汽车散热器制造商。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该公司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进军新能源市场。在此过程中,我市工信部门主动出谋划策、精准扶持、重点推进,提供政策供给、技改奖补等多重利好,并帮助企业对接专业技改服务商,对生产、库存、供应链数据进行系统打通和整合,形成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驱动企业全流程精益生产、全单元精细核算,助力企业突破数字化转型瓶颈,实现年节约原材料库存占压资金500多万元,产品不良品率从原来的5%降至1.2%,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三成。

德通公司的发展之路印证,我市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既得益于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也离不开政府的全方位支持与精准服务。

今年7月,我市印发《聊城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创新能力、企业培育、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绿色制造六个方面提出二十条具体措施,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强烈信号。

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注重创新驱动,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新平台升级、鼓励研发创新、助推成果转化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从而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推动聊城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真抓实干的措施大大增强了全市中小企业的信心,从而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了聊城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市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创历年新高。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形成工作合力、服务合力、纾困合力,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方位服务保障,努力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明启表示。

2025-11-14 ——我市以新型工业化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8745.html 1 让实体经济澎湃“工业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