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大学斩获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本报讯 (记者 夏旭光) 4月10日,记者从聊城大学获悉,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聊城大学法学院“志愿者权利保障:问题、成因与对策——基于山东省三地市抗疫志愿者的调查研究”作为山东省唯一入围的法律组项目,凭借出色表现斩获国赛一等奖,创造了聊城大学自参加“挑战杯”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国赛共有1507件作品入围,山东省共有72件作品入围国赛,其中获评特等奖作品3件,一等奖作品8件、二等奖作品22件、三等奖作品39件。
获奖作品“志愿者权利保障:问题、成因与对策——基于山东省三地市抗疫志愿者的调查研究”在法学院杨道波、翟月玲、刘洁等教师的指导下,聚焦抗疫志愿者群体,调研志愿者权利的保障、受损情况以及相关立法政策的不足之处。在项目开展近一年半的时间里,从山东省三地市延伸至山东、湖北、陕西等16个地市,调研走访了近300家志愿服务组织,收集了2万余份调研问卷,形成了4万余字的访谈笔录,构建了一个包括硬法和软法在内的“同频保护”模式。项目提出建立志愿者专项保险政府资助制度、建立救助基金和线上志愿者认可制度、构建应急志愿服务下的志愿者免责机制等多条极具现实意义的立法建议。项目组提出的立法建议获得了山东省民政厅的肯定,被山东省慈善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吸纳。
自第十七届“挑战杯”赛事启动以来,聊城大学高度重视,校领导多次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并在赛前赴现场对参赛团队进行指导;校团委及项目所在学院扎实推进,不断提升项目质量。
本届赛事聊城大学共有5个项目荣获国赛奖励,主赛道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专项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除法学院荣获国赛一等奖外,化学化工学院“光电探测器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类材料的筛选、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音乐与舞蹈学院“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提高音调感知能力难点的针对性音乐疗策略研究”获得国赛三等奖。商学院“一抹红色忆峥嵘,千思万绪悟精神——以沂蒙六姐妹为例”获红色专项赛全国二等奖;计算机学院“带有动态机制的人工蜂群算法求解钢铁生产过程中排碳问题”获“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三等奖;聊城大学斩获省赛“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