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克重的它,穿行人体,可拍照10万余张
磁控胶囊胃镜来了!
本报记者 鞠圣娇
“这就好了?我可以离开了?”“是的,记得明日上午再到门诊来找我,归还检查服,就可以等着拿报告了。”4月22日上午9时,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市民刘晓兰(化名)半信半疑地从检查床上下来,此刻,她还不相信半小时前吞下的那颗“胶囊”能如实地拍下她消化道内的各项病变。当看到医师张景云面前电脑上呈现出的胃部结构图片时,她的疑虑才打消。
刘晓兰吞下的“胶囊”是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引进的磁控胶囊胃镜,它只有5克重,却集成了400余个精密元器件,随水吞服进入人体后,能够自动拍下患者消化道内的各处细节,医护人员遥控操作杆,即可对患者消化道结构进行检查。
“这‘胶囊’特别滑,还没什么感觉就已经咽下去了。”4月22日上午8时30分,提前做好胃肠检查准备的刘晓兰来到消化内镜中心,按要求穿好检查服,平躺在检查床上,吞下磁控胶囊胃镜。之所以躺着吞服,是为了避免在站立姿势下,磁控胶囊胃镜以过快的速度到达胃部,从而失去了对食管的观察机会。此时,张景云遥控操作杆,让已经开启闪光灯的磁控胶囊胃镜在磁力的作用下,对患者胃的每个部位进行多角度观察。
半小时后,刘晓兰离开了胃镜室,她可以自由活动,晚上脱下检查服,次日归还即可。8—12小时内,磁控胶囊胃镜会随着肠道的蠕动,一路经过她的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最后自然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它附带的摄像机可不间断地拍摄下10万余张照片,这些照片的清晰度不亚于目前常用的电子内镜所拍摄的照片,都被上传到藏在检查服里的数据模块中,张景云会通过系统读取这些数据,并生成报告。
4月23日上午,刘晓兰来到内镜中心归还了检查服,“这一天都没感到一点不舒服!”她高兴地说,自己有些害怕无痛胃镜的管道进入身体带来的不适,而磁控胶囊胃镜为她提供了新的选择。
如今,胃肠镜检查已经成为筛查胃肠道疾病的首选,但插管胃镜不适于年老体弱和部分无法耐受麻醉的人群,磁控胃肠镜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它采用一次性无菌独立包装,相当于一个“扫描机器人”,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需插管、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更容易被就诊者接受。
“磁控胶囊胃镜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对小肠进行检查。胶囊机器人可应用于可疑小肠疾病的检查,如对小肠出血性疾病和小肠肿瘤、炎症性肠病、无法解释的腹痛与腹泻、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检查。”张景云说,普通胃肠镜检查很难涉及小肠部分,胶囊胃镜就弥补了这一缺陷。
张景云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存在高危因素的市民或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市民,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实现消化道癌症的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