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医护人员“花式”讲科普

科普大赛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同事们真是多才多艺,这些科普内容真是太有用了,讲得也很有意思。”6月13日,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东昌妇幼”)健康教育科工作人员闫红平在整理医院首届科普大赛的视频,再次看到同事精彩的表演,她忍不住为他们点赞。

加强健康教育是提升群众健康素养的途径之一,如何更好地让科普知识进入群众心中,是对医务人员的一项考验。东昌妇幼首届科普大赛上,医务人员使尽浑身解数,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科普的另一个模样——它可以是严肃的,更可以是活泼的。从41份初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15位参赛选手各显其能,结合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精心制作了内容,有的还排练了情景剧,让科普以更加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

“妈,滴耳液不是这样用的!”“那咋用?”舞台上,药房工作人员陈倩扮演的“儿媳妇”跟自己的“婆婆”陈会芹围绕滴耳液的用法展开了讨论。陈倩在6分钟里让“婆婆”明白了滴耳液的正确用法,并用“洗、摇、握、测、滴、停”几个字准确简洁地进行概括,让现场的观众在欢声笑语中记住了滴耳液的用法。

还有的参赛选手把“诊室”搬到了舞台上。分娩室助产士张芳在现场为一位“孕妇”提供了分娩瑜伽球的使用指导,产科二区护士侯敏在现场示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测血糖,眼耳鼻喉科医师王丽娜在台上为一名“患儿”及其家长解决了影响孩子成长的腺样体肥大问题……

记者注意到,当天参赛选手选择的15个主题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如何帮助孩子长高、酒后哪些药不能吃、出现宫缩后何时到医院分娩等。还有一些问题,是大家普遍存在误解的,参赛选手通过一段四五分钟的科普表演,起到了厘清谬误的作用。

“健康科普是公立医院的责任。科普越是接地气,群众越能接受,这也弥补了平时医务人员在门诊无法跟群众进行深入交流的短板,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东昌妇幼党委副书记张全林表示,此次科普大赛只是开始,今后医院还将推出更多、更有趣的科普内容,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2022-06-15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3597.html 1 医护人员“花式”讲科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