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减肥要科学 谨防健身变伤身
本报记者 鞠圣娇
“本想运动减肥,却受伤了,真是得不偿失。”7月6日,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以下简称“脑科医院”)康复科门诊,市民蒋华林(化名)一边接受治疗,一边为自己盲目运动的行为后悔。
7月5日傍晚,已有两年没有运动的蒋华林心血来潮,一口气跑了10公里,身体疲乏的他上楼梯时一脚踩空,腰部撞到了楼梯,不仅无法继续运动,连正常生活都受到影响。“运动不是简单地动起来,运动不当,很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脑科医院康复治疗师张永胜提醒市民。
科学运动才能健康无痛
“运动量突然增加,会给身体带来不适,轻则会感到腰酸背痛,重则会造成运动损伤。”张永胜说,尤其是在长期未运动的情况下,身体肌肉的力量、弹性和关节的稳定性都不适宜大量运动,“中年人群选择运动项目要谨慎,运动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合理避痛,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许多市民还会忽视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热身的目的是舒展肌肉、活动关节、增加关节的灵活性等,是防止受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身体没有舒展开,力量不够、身体协调性差,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运动后的拉伸,能有效预防疲劳与伤病,缓解肌肉紧张与延迟性酸痛,提高肌肉的柔韧性与弹性,保证身体机能快速恢复。
做好防护避免运动损伤
“合适的方式、合适的场地、合适的装备、合适的时间,这些都是运动前需要提前做好的准备。”张永胜说,自己曾接诊过一位年轻患者,这位患者穿着薄底凉鞋打篮球,因为凉鞋缺乏缓震功能,弹跳时对膝盖造成了伤害,“一双合适的鞋能够在运动时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支撑、缓震,可以减轻膝盖负担,降低运动可能带来的伤害。”
夏季运动的地点和时间选择也很重要。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的地方进行剧烈运动,容易中暑、晒伤,因此,户外运动时,尽量选择有树荫的地方,避开气温高、日照强的时段。尽量选择室内运动项目,既能达到锻炼全身的目的,还能避免晒伤、中暑等。如果到健身房运动,要注意器械锻炼中的安全问题,做好保护措施,量力而行。
重视小损伤的系统治疗
市民李斐(化名)4年前运动时不慎踩空,崴了右脚,当时情况不太严重,她没有及时就诊。但这次崴脚导致她右侧脚踝韧带松弛,从此,她经常会崴脚,虽然不影响走路,但右脚踝有明显的异样感。前不久,她在朋友的提醒下到医院就诊,通过踝关节的MRI检查发现右脚踝处仍然存在积液,在彻底康复前,不能再进行跳跃等运动。
“如果当时崴脚后,能及时按照制动、冷敷等步骤处理,并在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居家进行康复治疗,脚踝问题不会这么严重。”张永胜提醒市民,有些慢性损伤更容易被忽略,如身体某部位反复疼痛,可能是因为运动方式不对或运动量超出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很多患者在损伤部位的稳定性、力量都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停止了治疗,这很可能会给以后的运动、生活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