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就是答案
□ 赵宗锋
一支才打完恶仗没多久的疲惫之师,能否再一夜奔袭140里,去包了美军的“饺子”?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3师在三所里之战中给出答案:能。
大规模防御战,部队几乎被打光,一支起义后改编的部队能守住阵地吗?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用死守50多个昼夜的壮举给出答案:能。
没了食物,饿着肚子还能否打胜仗?范天恩和全体335团指战员勇士以用石头“充饥”的方式给出答案:能。
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也不暴露目标的邱少云;抱着炸药包冲向敌人的杨根思;超低温中坚守不退的“冰雕连”……不必再举出更多例子了,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一次次超越极限的壮举,战胜了敌人,并以气壮山河、跨越时空的力量,在72年后的今天,再次震撼了我们。
“我们的两条腿一定要赛过美军的摩托化”,豪言壮语背后靠的是什么?“唯有死战报国”,铁骨铮铮背后,凭的是什么?“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掷地有声背后,我们的底气是什么?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答案。
看完电影《跨过鸭绿江》,对于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历史深处穿透而来的精神之光,照耀着我们,也拥抱着我们。
一场立国之战,革命先辈用血肉筑起坚固的长城。今天,踏上新征程的我们,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艰难险阻,做好准备了吗?能完成任务吗?
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骄傲地回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