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生 崇高的使命
□ 吕晓磊
影片《跨过鸭绿江》的切入点是抗美援朝五次大的战役,叙述者是彭德怀,整体叙述风格是站在国际大视角俯瞰,但镜头下的主体却是一个个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平凡人,一个战士,一个军官,或者一个连队。
化整为零,撒豆成兵的63军一八九师,以空间和生命为大部队转移换取了时间,后来敌人疯狂投掷燃烧弹,战士们的衣服都被烧烂了,一位位衣衫不整的战士,让彭德怀忍不住含泪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整齐的军容,最盛大的军威。”
拼尽全力掩护志愿军主力移防东线的50军,彭老总询问50军的伤亡情况,曾泽生军长直言:“我们已经不统计伤亡数字,只统计还能战斗的人,我们能战斗至接到撤退命令。”他表示,“这一仗,我们50军终于可以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尊重历史,尊重人性,不刻意拔高。但镜头中,军长曾泽生对彭老总的军礼,却让人瞬间破了防,没有豪言壮语,却远胜万语千言。
子弹打完,刺刀拼尽,甚至石头扔完了的38军战士,用拳头与敌人拼命,背景音乐响起,是歌曲《我的祖国》的旋律,那一刻,我们更深刻地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抗美援朝,为什么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为什么现在我们山河无恙。
飞虎山“啃石头”充饥的战士,把身上的棉衣脱下来焐枪的“小豆包”,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历史的崇高使命依托平凡的人来呈现。
而一个战士、一个连队、一个坑道的背后,是整个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是一个国家的崇高使命和伟大史诗。
影片总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电影里的情节都是依据史料将真实的历史再现,几乎没有虚构的人物,没有虚构的故事,也没有虚构的情节。
无需虚构与渲染,因为,历史本身已经足够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