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
《布衣诗人谢榛》
聊城 武俊岭
顾圣之也是一个懂诗的人物。在吴地,没有赏识他的人,所以游走到安阳。与赵王论诗后,赵王把他留在安阳。顾圣之说,谢先生的诗,我看过一百多首了,感到有源有流,豪爽明朗,在下十分佩服。
谢榛站起来,说,谢谢,谢谢!
郑若庸自然也得说话了,他也善诗,并且对文字极有研究,目前正模仿《初学记》《艺文类聚》作《类隽》,计划作三十卷,已完成三卷,费时一年。他说,谢先生,你对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诗,有何看法?
谢榛说,七子之诗,一反台阁体式,专意学习古人,所作古朴雄健,自是其长。但过于模拟古人,己意不多,则是其病。
郑若庸听了,轻轻点头。
赵王说,先生之诗,都是学的哪些古人呢?我看有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刘长卿几位大家。
谢榛恭敬地回答,鄙人的诗,取法盛唐诗人。殿下已经看出,我学的确实并非一家。诗必盛唐,文必秦汉,七子所言有一定道理,但过于株守,则眼界不宽,取径太窄。
赵王说,先生于历史用功多吗?
谢榛说,宋代以前的历史,烂熟于心不敢说,但能于作诗时运用自如。
赵王说,先生苦学经年,胸有至宝,可敬可佩!
谢榛慌忙说,殿下谬赞,我以后还当加倍努力。
郑若庸、顾圣之二人,出于礼貌,也对谢榛称赞有加。
谈得高兴,不觉已至中午,赵王对一个婢女说,吩咐厨房,上酒上菜。
不一会儿,婢女来报,说,王爷,酒菜已备好。
赵王离座,潇洒地往殿外行走。顾圣之拉着谢榛的手,与郑若庸一前一后地尾随赵王而去。折过一个圆门,来到一处花园,里面花草繁盛,香气浓郁。赵王走到一个厅堂的门前,婢女掀开帘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