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吆喝声
◇ 范大悦
钟声刚响了六下,窗外就传来了不紧不慢的吆喝声:“换气喽……”我微微一怔,起身望去,小区外的街角,一位老人蹬着三轮车缓缓驶去,把我的思绪拽进了记忆深处。
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对吆喝声并不陌生。尤其是在赶集的时候,那声音此起彼伏,他们或扯着嗓子嚷,或变着调儿唱;有的粗犷雄浑,有的温软细腻,有的悠长,有的短促。
3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那些鲜活的吆喝声——“豆腐,五毛钱一块!”声音出自一位着绿色中山装、面色红润的老人,我惊奇于他中气十足的声音。那些走街串巷拉着人力车的大多是收废品的,他们的吆喝声往往由小变大,尾音拖得极长,“破烂——换钱”,其间穿插着一两声铃铛响,回荡在路上。
这一声声吆喝,是生计、是记忆、是旋律,也是勤劳的百姓奋进的歌谣。
如今,我住在城里,高楼林立中,这种吆喝声已成为记忆中的乡音和抹不去的乡愁。唤醒这一切的,竟是在我乔迁新居后的第一个清晨。
老人年岁已高,蹬起车来有些吃力。现在使用煤气罐的家庭寥寥无几,这样辛辛苦苦也挣不了几个钱。可每天早晨六点,无论刮风下雨,吆喝声都准时响起。
偶然的机会,隔壁老奶奶和我聊起了这位老人。他家就住在附近,在本地生活30多年了,家庭生活很幸福,孩子也已成家立业。当我问及老人换气的原因时,老奶奶笑着说,老人不想增加儿女的负担。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回想着老奶奶的话,我眼前浮现出老爷爷奋力蹬车的背影。小时候,那些吆喝是为了维持生计;现如今,吆喝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日后,每当吆喝声响起,我的心底便油然升起一种敬意。
有一天,听见钟声敲了六下,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但熟悉的声音没有响起,我感到莫名的不安。之后,我再也没听到街角的吆喝声。
夏日,太阳起得特别早。窗外的嘈杂声把我吵醒,我习惯性地走到窗前,拉开窗帘,望向小区外的街角。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似乎看到一位老爷爷骑着车驶入小巷深处,熟悉的吆喝声回荡在街头巷尾,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