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良”褂子
○ 刘方
翻建老屋、整理旧物时,箱底的那件军装绿的旧“的确良”褂子,一下子把我带回48年前。
1976年,我到坐落在泰山南麓的山东省水利学校读书。那时,同学们的穿戴都很朴素,谁也不笑话谁土气。我与大多数同学一样,身穿蓝斜纹制服,脚蹬母亲手工做的千层底布鞋。
1977年春节过后,一名男同学穿来一件蓝色褂子,褂子颜色鲜亮,实在让人羡慕。后来我才知道,这件褂子是涤卡布做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时,大多数同学家庭条件不好,眼馋却不好意思向家长张嘴。
我也眼馋,忍来忍去,没有忍住,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亲爱的父亲,我知道您手头紧,但我认为穿好点的衣服也不浪费,因为好衣服穿得时间长。比如一件蓝斜纹衣服能穿三年,涤卡衣服能穿五年、八年。”
一个月后的一个傍晚,父亲搭乘拉煤的车来学校找我,递给我一个纸包,我打开看了看,是一块军装绿布。父亲对我说:“这是‘的确良’布,没有涤卡好,也不错,你做个褂子吧。车在门外等着呢,我随车去煤矿上,在车上猫一夜,明天一早回去。”
听了这话,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父亲搭车,是为了省车票钱。我说:“爸爸,咱们问问司机,看他明天从这里过不。要是行,您就住在学校招待所,师生家属可以免费住一夜。”
“别麻烦了。”父亲说。
我说:“您在车上猫一夜太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
我与父亲快步走到车前,问:“叔叔,我想让爸爸在我这里睡一夜,您明天回聊城时能从这里路过吗?”
司机爽快地答应了,我赶忙道谢。之后,我带着父亲到学校后勤处,说明了情况和住宿要求,拿着后勤处写的条子,到招待所订了张床位。然后我出去给父亲买了两个烧饼、半斤油条,又打了一壶开水。
“你去上自习吧。我明天一早就走,不用管我了。”父亲接过水壶说。我恋恋不舍地回到了教室。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我拿着父亲送来的布料,到学校附近的一个制衣店做衣服。一位中年男师傅量了我的身高、肩宽和腰围,又量了量布料,然后给我一个牌子,让我三天后拿着牌子和五角钱加工费拿衣服。
这是我第一件也是唯一一件“的确良”褂子。上班后,虽然有了高档面料的衣服,但我还时常穿这件褂子。直到30多岁,我的身体发胖了,衣服不合体了,才把它洗干净叠好放在箱底。
我怎么能不珍惜它呢?它见证了我的那段艰苦历程,也承载着我们的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