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信仰是他心中不灭的光

○ 赵广砚

我叫赵广砚,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在西北大漠服役16年。转业时,我曾对生活充满迷茫,他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2020年3月,我正处于待安置期,临时在东昌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工作办公室当志愿者。

一天上午9时,我正在办公室写材料,听到了敲门声,循声看去,一位老人站在门口。他左手提着一个破旧的书包,右手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同志,我想给牺牲的烈士刻碑,是这里负责吗?”他问。

我赶忙让老人坐下,为他沏了一杯茶。老人头发斑白,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声音洪亮。他说,为了这件事,他跑了将近四年。那天,我和他聊了很久,记住了他的名字——王忠祥。

王忠祥的父亲窦全林1949年4月牺牲于渡江战役。3个多月后,王忠祥出生,他吃着百家饭长大,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参加工作,退休后宣讲党史国史。2016年,他在整理材料时,发现一批在开封战役中牺牲的聊城籍烈士,但当地革命烈士陵园的英名墙上并没有他们的名字。于是,王忠祥开始了走访、调查、整理之路。他的话深深地烙在我心上:“先烈们以七尺身躯为国家铺路,纪念碑上应该刻上他们的名字,咱应该讲讲他们的故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20年8月底,这154位英烈的姓名终于刻在开封革命烈士陵园的英名墙上。祭奠仪式庄严肃穆,烈士亲属在英名墙上寻找着他们亲人的名字。管玉龙烈士的儿子管庆海一边擦拭泪水,一边誊录开封战役简介。管玉龙参军那年,管庆海只有5岁。70多岁的吴广惠泪流满面、跪地不起,直到这天,她才知道自己是在战场上立过大功的革命烈士吴玉征的亲闺女。对烈士家属来说,墙上的名字绝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已逝亲人的化身。

这些年,王忠祥每周往返医院透析3次,但仍坚持工作。他跑坏了4辆三轮车,搭建了流动“红色课堂”,创办了东昌府区第一个“红色村史馆”,连续9年为农村孩子开办“青少年夏(冬)令营”,制作党史国史画报500余幅,搭建千米文化长廊,给17个家族的619个家庭发放家训牌匾。

王忠祥曾对我讲,他想把爱国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个孩子心里。我跟随他的脚步,义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

前不久,我和王忠祥去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有名小学生在操场上,一笔一画地抄写展板上的内容。后来,学校把这张照片发给了王忠祥,他第一时间转给我,并在电话中激动地说:“广砚啊,值了,真值了!孩子们是有信仰的,他们未来可期啊!”我听出了他声音中的哽咽。

如今,75岁的王忠祥还在路上,用行动践行着心中的信仰。

2024-04-1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50220.html 1 信仰是他心中不灭的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