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城湖·文韵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山中采栗子

○ 刘年贵

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绿叶慢慢变黄,在秋风中打着旋儿,是时候上山“打栗子”了。

老家四面皆山,家门口的山沟两侧分布着一块块平地,这些平地曾经是耕地,但含沙太多不适宜种庄稼,于是种上了板栗树。每年栗子成熟时,大家都会光顾。

村里人称上山采栗子为“打栗子”,“打栗子”是我们的一大乐事。善爬树者“噌噌”地爬上高及屋檐的板栗树,然后在树杈上站定,手里拿着一根两三米长的自制木钩子,抽打挂在枝头的板栗刺球,拳头大小的刺球纷纷坠向地面,像下起了“雨”,等在树下的人们被刺球砸中并不恼,而是嬉笑地追着滚向草丛的刺球。等“雨”停后,树上的人下来,和树下的人一起捡板栗刺球。

村里人“打栗子”不为卖钱,只为解一时之馋,图一时之乐,所以“打栗子”并非“赶尽杀绝”。一波人走后,下一波人还能打下不少栗子,甚至是最后一波人走后,枝头上还有刺球。

故乡还有一种栗子树,植株有酒杯粗、成人高,刺球有鸡蛋大小,我们叫它茅栗树。有座海拔1200多米的鸡冠山,从山脚至山腰全是茅栗树。“打栗子”时,附近村民常常半夜出发,夫妻结伴而行,带着工具、打着火把。在寒露暗生、冷月高悬的夜里,火把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犹如一条火龙在群山中盘旋。

行至山脚,女人戴上厚帆布手套摘取刺球,男人用老虎钳和剪刀去壳,从东方欲晓忙到夕阳西下,每户可得百余斤茅栗籽,连续干上十几天,便有可观的收获。村民将茅栗籽晒干,一部分拿去集市上售卖,换些钱补贴家用,余下的放在坛子里,作为小孩子过冬的零食。

奶奶说,她们小时候打茅栗时会用火烧树,一阵大火过后,刺球开裂,茅栗籽从球中蹦出来,省去了人工去壳的麻烦。而且,火烧茅栗树,来年树木长势更好,刺球结得更多,味道更甜美。

遥想数十年前,人们在鸡冠山上火烧茅栗树林,大火几日不灭,夜里的火苗映红半边天,火光在群山之间闪烁,映照着人们激动的脸颊,那该是何等壮丽的场景!

2024-10-09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58215.html 1 山中采栗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