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金石掷地 雪落无声

——《岁寒三友》绝妙结尾解读

○ 张晓燕

最近看了汪曾祺的一篇小说《岁寒三友》,其结尾让我忍不住连声叫绝。

小说中的“岁寒三友”即民国时期的三个人:先开绒线店后来又卖草绳草帽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以及以卖画为生的靳彝甫。他们三人在小县城里一块长大。

在小说中,这三个人是分开来写的,介绍得比较详细,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但都还过得下去。后来靳彝甫去了上海,三年未归。三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王瘦吾被居心不良的地痞通过不正当竞争搞得破了产,气得生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陶虎臣的炮仗生意也一落千丈,一家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他不得不忍痛卖了女儿。后来,陶虎臣走投无路,到野外去上吊,却没有死成,被人救下了。看到这里,我还以为这篇小说的主旨是写特定年代里小人物的不同际遇,表现劳苦大众的艰难生活。

然而作者此时一转折——靳彝甫回来了,他给了王瘦吾和陶虎臣每人5元钱,说自己刚回来,手头钱不多,让他们等自己两天。第3天,他约了王瘦吾和陶虎臣在如意楼见面,给他们一人一封银钱。王、陶二人瞬间明白了,靳彝甫把祖传的3块田黄石章卖了!

3块田黄石章,是靳彝甫珍藏多年并视为生命般珍贵的东西——邻居家着火,他只拿了这三块石章往外走;吃不饱饭的时候,只要拿出石章看看,他就对这个世界没什么抱怨的了。曾有人出高价买靳彝甫的石章,他说,除非山穷水尽,不能舍此性命!

在小说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靳彝甫是一个很风雅的人,即便日子过得半饥半饱,他仍然养花、养鱼、放风筝、斗蟋蟀……这样飘然于世俗之外的一个人,似乎没有那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气概,更做不出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事情来。但谁能想到,在看到两位好友穷困潦倒、日子过不下去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视为生命的石章。在他看来,朋友落难,便是“山穷水尽”的大事。

石章卖了,靳彝甫没有明说,并不以恩人自居,王瘦吾和陶虎臣也不多问,所有的感谢都是多余。君子之交,肝胆相照,这是怎样的一种友谊?恰如昭昭日月,旷朗无尘。

这个结尾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汪曾祺用了大量篇幅来写三人各自的生活,几乎都没怎么写他们的交情,但只结尾这一小节,便胜过言语万千。

大师不愧是大师,通篇行文如山间小溪,波澜不惊,临了却似瀑布奔腾,直击人心。小说最后写道:“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外面,正下着大雪。”这句话营造出一种天地之间白雪茫茫的寥廓意境,也和标题“岁寒三友”相呼应,外面天寒地冻,大雪飘飘,屋内炭火正旺,暖意融融,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心灵上的震撼。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叹: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真正的好小说便是如此了。

2025-03-17 ——《岁寒三友》绝妙结尾解读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6430.html 1 金石掷地 雪落无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