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进补,因人而异
本报记者 鞠圣娇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很多人都会选择吃点“好东西”补一补,如人参、灵芝等,希望能够强身健体。然而,在不了解自身体质的情况下盲目进补,反而会使身体越补越差。
东昌府区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杨忠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患者,患者认为吃人参对身体好,便花大价钱买来高品质的人参,但每次一吃就流鼻血,还出现兴奋、烦躁等症状。杨忠为患者把脉后,发现患者体质属于阴虚火旺型,不适合服用人参。
“像人参这种名贵药材,营养价值虽然高,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3月16日,杨忠在接受采访时说。
杨忠说,很多患者都存在“吃哪儿补哪儿”“越补越好”的错误观念,认为多吃补药和进补类食品对身体很好。实际上,科学的养生进补应该是在了解自身体质的基础上,通过医师诊疗,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而且该方案要结合季节变化来进行合理的调整。
杨忠表示,有很多营养丰富的食物都不适合所有人,同样的食物,不同的人食用后会有不同的结果。比如,阿胶对于产妇气血亏虚有帮助,可以改善面色发黄、疲劳乏力等症状,但不适合脾胃虚弱的患者,这类患者服用后,不仅无法滋阴养血,还会加重肠胃压力导致腹胀。
“养生进补的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慢性病出现,市民可以在了解自己体质的情况下,根据体质、年龄、性别、身体情况,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杨忠所在的治未病科就开展了中医体质检测,通过采集居民信息,利用量表得出结论。
杨忠提醒市民,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均可入药,而且这些食材,相对来说更温和,安全性更高,一般能长期、反复食用。比如春季,人容易上火,会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症状,可以饮一些绿豆汤、金银花茶等。而且,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胡萝卜、南瓜、青椒、芹菜等红黄色、深绿色的蔬菜,帮助恢复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