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参与育儿 孩子快乐成长
本报记者 鞠圣娇
生活中,常常是母亲为孩子辅导作业,陪着孩子玩耍、参加活动。那么,父亲哪里去了?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心理咨询师高群接待来访者时发现,有不少父亲在孩子成长和教育中是缺位的。3月21日,高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庭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成长过程中。
“家庭教育,需要穿过一道又一道关卡。每一关都伴随着无数的困难,要完成家庭教育的艰巨任务,仅靠母亲是不够的。”高群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有些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作为男性,父亲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情绪反应,在孩子成就感的形成、智力水平的发育、个性养成、社会性发展、性别角色塑造上都有重要作用。高群说,母亲更具有包容性,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母亲给予孩子的力量可能不足以让孩子去克服困难,如果有父亲用坚毅的声音告诉孩子:“没有过不去的坎,勇敢些,我会一直陪着你,别怕!”这时,孩子就能获得更多前进的力量。而这种来自男性的力量,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为什么父亲会缺席孩子成长过程呢?高群分析,从孩子出生到3岁,很多家庭都是母亲照顾孩子,这个阶段母亲的作用也确实大于父亲。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开始赶超母亲,来自父亲的赞美、肯定和认同对孩子很重要。但很多家庭却没有改变养育方式,认为孩子只需要母亲的照顾,父亲仍然可以像孩子小时候那样置身事外。另外,因为父亲与母亲带孩子方式不同,很多母亲出于担心等想法,就会抱怨父亲,这让父亲们不愿意带孩子。
高群建议,母亲要尝试放手,让父亲介入孩子成长。父亲不能以孩子依赖母亲为借口,把教育孩子的事情都推给母亲,“如果从孩子幼年时父亲没有与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和良好的沟通渠道,孩子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父亲管孩子时,孩子就不会听。”高群说,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常见,父亲应该用心陪伴孩子。而且,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们会需要一种有力量的爱,而这种爱往往也是由父亲展现出来的。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父亲的爱,就有可能到社会上去寻找,有的女孩可能因此沉迷于成熟男性的关心。
高群说,2022年元旦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到,实施家庭教育时要“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可见家庭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而且,父母要不断学习,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孩子,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带着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齐心协力养育内心富足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