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标识”为无堂食外卖戴上“安全帽”
□ 张英东
“外卖平台主页面要对无堂食外卖提供者加注无堂食标识。”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这项规定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纸无堂食标识规定背后,折射出网络餐饮监管从粗放走向精细的艰难历程。近年来,网络餐饮服务市场快速增长,在便利民众生活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隐患。部分无堂食外卖商家隐匿于居民楼、地下室,通过虚假图片伪装成正规门店,利用预制菜、劣质原料降低成本,甚至存在“一证多店”的违规操作。此类“幽灵外卖”现象屡禁不止,成为了监管的难点与痛点。
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将进入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于无堂食外卖提供者,平台不仅要在其主页加注无堂食标识,还应在平台餐饮服务提供者列表页面的首页加注这一标识。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无堂食标识的加注也为后续的监督检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便于集中力量对这类商家的经营场所,以及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等环节进行重点核查,进一步压缩“幽灵外卖”的生存空间。同时,平台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重要纽带,其在落实标识标注责任的过程中,也需要建立更为严格的商家准入审核机制,对无堂食商家的资质条件、经营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估,从源头上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
消费者通过无堂食标识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商家的实际经营模式,在点餐时做出更理性的选择,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误选存在安全隐患的外卖。这不仅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能倒逼无堂食商家自觉规范经营行为,提升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此外,无堂食标识的推广还有利于促进网络餐饮市场的公平竞争,让那些拥有正规堂食、注重食材品质和制作过程的商家获得更公正的展示机会,从而引导整个行业向更健康、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监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平台责任的进一步压实,“无堂食”标识制度有望与后厨直播、食材溯源等监管手段形成合力,共同构筑起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更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