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高唐县做活“减负”增效大文章
■ 文/图 吴建正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高唐县坚持五育并举,做活“减负”增效大文章,全力抓好课堂教学、作业设置、课后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不断丰富“体美劳”等课程,“减负”和“提质”同时进行。该县着重培养学生强健体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艺术素养,形成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五育并举”的校园特色文化。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5月18日下午,《满江红》朗诵声响彻在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的礼堂,20多名初二学生身穿汉服,在舞台上进行彩排,不久他们就要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尽管一次次的排练让他们汗水浸湿了衣服,但他们觉得很有意义,没有一个喊累。
在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双减”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该校实施“三步五环九要点”智慧课堂教学,用AB竞争、小组对抗的模式,讲练促思,通过对抗竞争提升学生参与感,促进学生形成良性思维方式。
除“对抗”以外,“合作”也能成为课堂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八人为伍,四人小组,二人师友。”时风中学的武淑珍老师说,“让成绩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带动学生,鼓励学生“师友”互助,合作学习。“学师”讲解知识难点,“学友”汇报学习成果,并实行积分评价“师友”表现。这样既有效推进了课堂分类、分层教学,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又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在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能体验到不一样的阅读。“今天你读了20分钟的书,老师就把时间‘存’起来了。”田春乐老师对学生说,“‘阅读存折’把学生阅读的时间转换成金币存起来,我们每个月给予获得金币多的学生相应的奖励。”这项举措让学生爱上了阅读,学生阅读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学校还开展了“好书我推荐”“阅读之星评选”“三国知识竞赛”等活动,给孩子们搭建了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在赵寨子镇中心小学创客空间,同学们正在老师的帮助下给机器人编写避障程序。“这是个无人机,一会儿我们把电子原件连接好,再输入编好的程序就可以飞起来了。”该校科技社团四年级的学生说,“一开始觉得制作这种无人机非常简单,没想到很复杂,很有挑战性。”该校积极拓展课后延时服务,社团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帮扶下,开展机器人插接、计算机编程、无人机操作等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认识蔬菜幼苗,了解作物习性等,这都是我们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尹集镇中心小学老师张洪菊说,“我们学校专门开垦了一小块地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作物。”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该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丰富学生实践生活,使教育的重心快速回归校园。
在民族实验小学的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魏敏是学校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说:“在学校里,足球是很多孩子喜欢的运动,家长也非常支持学生选择足球课。”2017年,民族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此学校以“足球+语文”“足球+美术”“足球+音乐”学科整合的方式,开展足球运动系列比赛活动,让学生赛足球写感受、画足球谈梦想,感受足球文化的魅力。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高唐县教育和体育局从高效课堂打造、学生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实施、五育并举强化、校外培训监管等方面着手,构建“有特色、有内涵、重质量”的课后延时服务体系,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