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大家注意,必须戴好口罩,间隔一米,提前准备好信息码,不要近距离交流……”6月13日一大早,在临清市新华路街道新开街核酸检测点,医院大夫还没有到位,两名佩戴“新时代文明志愿者”绶带的志愿者,正指挥着群众排成长长的“一字队”。
新华路街道组织了一支120人的一线防疫队伍,由年轻党员、青年团员、退役军人组成,他们分散在各社区、小区、服务大厅和核酸检测点,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葡香园检测点,志愿者分工协作,科学有序、精准高效地组织群众进行核酸检测,不仅指导群众佩戴口罩、有序排队,还积极帮助群众填写个人采样信息,生成二维码。对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和孩子,志愿者指导其家属提前打印二维码,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有序登记、迅速采样,整个检测过程秩序井然。
“这些志愿者非常敬业。除了现场指挥外,还经常入户走访,向居民讲解核酸检测的重要性以及检测流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新华路街道党建办主任陈涵介绍。
在翰林苑小区“场所码”推广现场,志愿者正在向群众讲解场所码的重要性:“场所码是疫情精准防控的‘电子哨兵’,每一个公共场所都在推广使用。”截至6月13日,新华路街道志愿者队伍已深入城区各小区、商超、理发店、餐饮门店等400多个场所和关键区域进行场所码的宣传和推广,对外来人员登记、辖区人员摸底等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我们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门口也安排了两名志愿者,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还引导群众办理手续,向群众提供必要的帮助。”新华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鑫介绍,为了使志愿服务更加到位,中心还准备了应急雨伞、老花镜、饮水机、免费复印机、应急药箱等便捷设施,以便志愿者更好地为群众开展服务。
志愿者牛长城说:“我们是一支灵活的队伍,无论是经济建设、文化振兴,还是疫情防控、环境治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我们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