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 崔道斌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每当冬至来临,新年也就近在眼前。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拜冬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其实,冬至的“至”并不是到了的意思,而是指极致,尽头。古人对冬至的解释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在古代,冬至有许多讲究的“仪式”。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让人欢喜的节日,也是最有仪式感的节日,而冬至最明显的习俗就在于吃。“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的家乡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母亲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而饺子形如耳朵,冬至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

忙碌了一年,人们在冬日里稍事休息,是最大的享受。在我的家乡,人们还喜欢吃狗肉。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又有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时节,狗肉是冬令进补的佳品。人们围炉温酒,大快朵颐,既暖胃又暖身。

冬至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阶段,也就是“交九”。民间习惯于自冬至之日起数九,从冬至这天算起,每九天算一个“九”,数到九个“九”,也就是八十一天后,便迎来了春暖花开。小时候,母亲教会了我许多与数九相关的乡谚俚语,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冬至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节点,也是一个温情满满的日子,一锅热腾腾的狗肉,一碗香喷喷的饺子,在冬至的记忆里,飘荡着节气的清香,氤氲着亲情的味道,牵动着游子的乡愁。

2022-12-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3165.html 1 冬至大如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