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阳生春又来

□ 李坤

在静美的时光隧道里,在传统节日的谱系里,冬至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安静、祥和,就像一位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老人坐在春天的门槛向我们招手。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已至,天寒地冻,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迫不及待地来临了。

在日趋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开始添衣御寒,动物们开始冬眠,午后草垛旁的老人们依偎着阳光,轻轻地品味着白日缕缕绵长的话。白日越来越短,黑夜变得越来越长,梦也越做越长、越做越香。

冬至,与春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清人徐士宏在《吴中竹枝词》就记录了“冬至大如年”这一句响彻古今的俗语,就是说冬至这一节日盛大如同春节,所以冬至和年一样,需要铆足劲儿庆贺一番。

在我的老家,冬至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节日,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到饺子香,不管家里生活如何,入不敷出也罢,拮据也罢,冬至这天一定要吃上热气腾腾的猪肉馅饺子。就像任聘在《中国民间禁忌》中说的那样:“冬至日,作馄饨为食,取天开于子(按干支计算,农历十一月属子),混沌初分,人食之可益聪明。”端起饺子这碗“人间烟火”,是对冬至这个节日最起码的尊重。

《深泽县志》里也有记载“冬至,祀先,拜尊长,如元旦仪”等,这是明确把冬至提升到春节地位的历史表述。冬至里有生命的神圣氛围,有五千年来炎黄子孙历史文化凝聚成的不可逾越的情感。在我的老家,冬至那天就是要去祭祀先人的,祭祀摆的就是饺子。

在情感里,冬至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白居易在《冬至夜思家》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表达了浓浓的思亲之情。再结合着读陆游的《辛酉冬至》:“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便又有另一番感受涌上心怀。每逢冬至倍思亲,带着丝丝温暖,冬至里有对家的渴望。远方的游子或在外打工者,夜晚灯火可亲,可亲人不在身边,只能在摇曳的灯火里,垂泪自怜。可冬至后年来到,又有另一种期盼在眼前。

记忆里,冬至这天母亲早早就包好了饺子。忙完农事的父亲刚推开家门,烟火氤氲的灶屋里,母亲就娴熟地把一篦子冬至饺倾入锅内。饺子打着旋转沉入沸腾的水底,母亲用勺子在水底来回扒拉几次,当锅中一次次沸腾再加入冷水过凉,几次下来饺子就可以出锅了。饺子蘸着酱油蒜末水,入口清香辛辣,每次我们都是狼吞虎咽囫囵吞下几大碗。母亲的冬至饺,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美食记忆,至今想起有母亲的冬至,还是满口饺子香。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远远眺望季节的目光里,冬至欣然而至,日子开始渐渐温暖,春天的讯息若隐若现……

2022-12-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3166.html 1 阳生春又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