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河明珠”种下绿色希望
记茌平区国有广平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王吉贵
■ 本报记者 林晨
3月10日,茌平区国有广平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王吉贵早早来到林场,与职工、志愿者们一起挖坑、填土、浇水,种下了上千棵树苗。这段时间,林场联合各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植树活动,王吉贵每天都要和大家种树。虽然辛苦,但看着眼前不断增加的新绿,他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今年60岁的王吉贵,四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林业一线,发扬愚公精神,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改造了荒凉的苗圃盐碱地,打造了生态优美的“国字号”湿地公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本人也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模、低碳山东十大领军人物等数十项荣誉。
“进出苗圃没好路,放眼苗圃没好地,住在苗圃没好屋。”1979年,年仅16岁的王吉贵初到茌平王老苗圃上班,单位给他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看到积贫积弱的苗圃,王吉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没有抱怨,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下决心要改变苗圃的现状。1995年,王吉贵担任苗圃党支部书记、主任后,带领职工建立了采穗圃100亩、繁育圃300亩、果园500亩、绿化苗400亩,实现了年均出圃苗木120万株、种条200万根、绿化苗10万株。至此,昔日的盐碱涝洼地,脱胎换骨,成为了“聚宝盆”。
2014年底,王吉贵调任国有广平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林场位于聊城市黑龙江路沿线,距市区8公里、国道105线6公里,位置优越,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作用。”到任后,王吉贵迅速转变角色,加大树木保护力度,增加优质树种。
2015年,茌平区积极推动广平林场与金牛湖茌新河湿地资源整合,申报了茌平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期间,王吉贵每天早上6点准时出门,直至深夜才能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和职工们的共同努力,林场收回了对外承包的1200亩土地及地上树木,修缮场区道路12公里,新植树木11.6万余株。与省林科院合作建成接骨木示范园10亩,囊括40多个品种,建成速生白蜡示范园20亩,包含84个品种。修建木栈道284米,建设景观亭2座,安装科普宣教牌100余块;建成湿地生态监测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空气负离子、PM_2.5等数据,确保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安全;建成31米高防火瞭望塔1座,为湿地生态安全和鸟类观测研究奠定基础。
2019年12月25日,茌平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为鲁西大地增添了一张“国字号”生态名片。目前,林场总面积达2130亩,PM_2.5常年保持个位数,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达到5000以上,吸引了白鹭、灰鹭、夜鹭、牛背鹭等众多野生鸟类繁衍栖息,成为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代名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年,已过退休年龄的王吉贵,因事迹突出,被上级特批延迟退休,承担起新的使命任务,为聊城打造“两河明珠”继续贡献力量。“年纪大了,干事的劲头不能减。下一步,我想继续扩大林场种植面积,争取让北方所有品种的树木在林场扎根,此外,我还计划建起林业科普馆,打造省级林业科普基地,让更多人了解林业知识、环保知识,共同保护美好家园。”王吉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