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野猪林”

■ 本报记者 苑莘

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将莘县观城镇西马沟村的果树陆续带入花期。

相传,西马沟村是《水浒传》中“野猪林”的所在地,村内的碑亭中还刻有“野猪林”的字样。近年来,西马沟村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马廷方的带领下,从品种选择、管理方式等方面着手,精耕细作,打造了一片致富林。2022年农民丰收节期间,本报曾以《“野猪林”特级果卖了10万元》为题,报道了该村的蜜桃产业。3月9日,记者走进西马沟村,再探“野猪林”。

浇水、施肥、剪枝……果园内,西马沟村村民正在为他们的桃树、梨树忙碌着,这些果树是西马沟人的致富依托之一。几百亩的经济林和几千棵果树能带来多大收益?西马沟人给出了结论:他们用有机栽培技术种出的桃个大且甜,一个就能卖10多元。过去几年,西马沟的桃、梨连年丰收,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超百万元。

如今,这里已经是观城镇经济林富农的排头兵,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野猪林果蔬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发展樱桃、辣椒、桃树、梨树等产业。并通过统一购苗、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以标准化、可追溯的生产方式,显著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土地收益。

产业的发展也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从事网络卖货、果品销售等,家门口就业多了不少选择。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干剪枝等零碎活,每天都有几十元的收入。如今的西马沟村,家家户户住上了二层楼,汽车、电脑等早已不是稀罕物。

一位林长带起一个产业。西马沟村的成功,让周边村的林长也开始了原有经济林的“手动升级”。樱桃、永莲蜜桃、晚秋雪梨、秋月梨、佛手梨、凯特杏等优良品种成了观城镇的拳头产品,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更是不断涌现。

焦村距离西马沟村不远,该村成立了雪梨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雪梨产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如今焦村的雪梨除了让本村果农人均增收千元外,还辐射带动文山谷、前黄等村种植雪梨800多亩。而东街村打造的金冠蜜桃种植示范园亩收益已超万元。

“经济林的效益非常好,但我们会按照上级保粮食安全的要求,控制果林规模,抓管理,抓品质,让我们的精品水果更加可口,卖得更好。”马廷方说,这是他和该镇众多村级林长的共同心声。

2023-03-1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6822.html 1 再探“野猪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