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万昌:蘑菇棚里写春秋
■ 本报记者 林金彦
3月28日上午,走进菇农许万昌的冬暖式菇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白色的菇袋,袋子堆叠整齐,约半人高,平菇像花一样“盛开”在菌袋的一端。61岁的许万昌正在棚里,查看蘑菇长势。他走走停停,不时用手捏住蘑菇上下翻看,露出满意的笑容。
2022年,许万昌投料6万公斤,在他精心管理下,蘑菇不仅获得丰收,还卖了个好价钱。现在,再有半个多月蘑菇就到了清棚的时候。“蘑菇后期需要严防黄斑病。”许万昌说,预防黄斑病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喷水,还要定时通风透气,越到最后越不能放松。
许万昌是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周店村农民。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种植蘑菇,如今已经42年。1981年,他到福建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回村尝试建棚种菇。“我是村里第一个菇农,当年就挣到了钱,附近就有十几户要跟我学。”许万昌说,在他的带领下,周店村的蘑菇种植渐成规模,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百强村”。许万昌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
许万昌勤奋好学,为了掌握新知识,他不断搜集与菌菇相关的期刊,并认真学习相关文章。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这个从事食用菌栽培40多年的庄稼汉,一边种一边写,在平菇轻简化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新材料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01年,许万昌总结自己20年栽培平菇的经验,在农业类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目前,许万昌已在《中国食用菌》等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现在我已经写完了第10篇论文,并通过了专家评审,近期即将发表。”许万昌说。
实践经验丰富的许万昌写出的论文很接地气,菇农看得懂、照着做,专家也认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专门来到许万昌的大棚考察,并对他赞不绝口,连说“要向老许学习”。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万鲁长研究员为许万昌点赞:“非常敬佩许万昌对食用菌产业的热爱,发表的文章值得我们学习。”
“我每年都尝试不一样的种植方式。”许万昌说,多年来他不断探索种植平菇新品种,进行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试验,以提高平菇质量、降低种植成本。如今,许万昌仍然没有停止学习、写作和种植试验的脚步。他把自己的大棚变成“实验室”,目前正在做羊肚菌晚播种和大袋鸡腿菇覆土出菇试验。他根据调研情况和自己的试验情况,写成了《聊城市羊肚菌菌种产业出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一文,对我市的羊肚菌产业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2021年,许万昌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2022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
许万昌的名气越来越大,向他请教的人越来越多。他就免费向菇农分享、传授自己的养菇经验,主动进行技术指导,就连河南、河北的菇农也向他学习。他还拓展了自己的阵地,与菇农线上互动,教他们怎么种好蘑菇。今年3月,许万昌被评为“山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乡土科技人才,我们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春天’。”面对自己的荣誉,许万昌颇受鼓舞,他表示:“我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