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之夏

■ 廉彩红

古诗里这样描述山村之夏:“长夏村居景最幽,溪声清似雨声稠。柴门未许閒人到,竹榻能容好梦留。”久居城市的我,品读诗中山村的清凉和幽静,想起小时候,我到山村一个表姨家居住的往事。

表姨家门前一架郁郁葱葱的葡萄架,洒下斑驳光影,我坐在葡萄架下,看着地上不规则的图画,感觉奇妙极了。我抬手接着从缝隙处漏出的阳光,它们在我手上跳跃闪烁,像顽皮的孩子。葡萄架前有条小河,我跑到小河边洗手,河水透亮清澈,水底光影闪闪,不光水底的石头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看到游鱼的嘴巴一张一吸、尾巴摆动,小虾的虾须也清晰可数。它们在水中倏忽来去,任性玩耍。我把手伸入水中,清凉之意顿时传遍全身。我不停地洗手,享受清凉山水的包围。

小河边就是庄稼地。离家近的,是菜地。种着各种时令蔬菜,豆角青灵灵,茄子紫莹莹,番茄透着红,葫芦和瓠泛着青,南瓜满地爬。再远,就是一地金黄的麦子,及早熟品种的玉米,此时婷婷而立,身着绿色长裙,整整齐齐地迎着夏日骄阳,一副大义凛然,丝毫无惧的样子。快芒种了,麦地里农人们正忙着抢收庄稼,表姨安顿好我之后,也得下地干活。她头上戴着草帽,肩上搭条毛巾,手拿镰刀就要往地里去。表姨允许我去菜地摘洋柿子,她叮嘱我,别摘青的硬的,怕吃了中毒。

小山村四周的山,浅绿、深绿、浓绿、碧玉一般的绿、清水一般的绿,层层叠叠,高高低低,挨挨挤挤,好不热闹……绿很忠诚,山有多高,绿有多高。别看它们随风摇摆,却坚决不离自己的岗位。似乎它们的摇摆只是用来表达愉悦心情的舞蹈,原地跳舞是多么难啊,弄不好就会摔翻,好在它们一个个扎根深,立身稳。对大山的拥护就是它们的信仰。

日头往西山头走去,一会儿工夫,它就只有半拉身子挂在山头了。表姨回来了,她要做晚饭。于是,炊烟升了起来,袅袅娜娜,向天上的浮云打着招呼。飞鸟比白天多了起来,它们叽叽喳喳地向自己的家飞去,速度也加快了,大概,对家的渴望是每个有情感的生命都具有的。树静立着,它们安稳地守护着鸟窝,等候着飞鸟的归来。斜阳给鸟儿涂上一层好看的色彩,如同一抹抹飞翔的剪影。

下地的人带着一身麦地的味道回来了,他们脸上身上的汗还未干,但神情是轻松愉快的,他们互相交谈着今年的收成,谈着小麦的饱满度。这个话题一直延续到饭桌上,及饭后乘凉的蒲扇和凉席上。絮絮叨叨的话随着风来回浮动,也随着星星的隐退慢慢低了、淡了、静了。终于,万物归于静寂。守候着这里的,是远处渺茫的星,它们怎么不睡,没人问。大概,使命所在,勿敢忘责。大概,它们等所有人安全入睡了自己才去睡。在这里,人和天空、大地、及一切生命相处得自然而和谐。

我在这里住了几天,总是被清晨的鸟鸣惊醒。它们睡饱了,心情舒爽,叫声清亮,它们依次叫醒了太阳、云朵、花和草,再叫醒人。也许,这个顺序得反过来,它们最先叫醒的是人,毕竟,农家无闲月,五月人倍忙,总有人趁着早间的清凉抢收庄稼。

一转眼,光阴流水一样逝去,只留下一些浅浅的记忆,在岁月里生香。这些年,我也去过不少附近的小山村,村村有特色,庄庄有优势。它们在四季里演绎着不同的风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小山村更是彰显出无限活力,交通好了,水电通了,电视、风扇、空调、网络样样齐全,和山下一样方便,这样的小山村之夏,既保有着古朴的纯真,亦具备着时代特征,也更宜人。

2023-06-0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2559.html 1 山村之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