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6年矛盾9天化解,老人拨打党报热线:

“我想借助党报说声感谢”

■ 本报记者 张承斌

“你好,我想通过咱们党报对为民办实事的党代表表达感谢。”6月5日下午,家住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程庄村的程学奎老人拨打聊城日报社党报热线2921234。

程学奎告诉记者,他和同村某村民共同承包一处村集体土地,因地界划分产生纠纷,已经持续6年时间。其间,老人还曾报过警,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让他满意的处理结果。如何让纠纷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成了老人多年来的“心病”。

今年4月,老人来到道口铺街道“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反映问题,接待他的是道口铺街道纪检监察工委书记、党代表王勇。王勇热情接待了老人,详细了解了相关情况。随后,又和胜利新村党委书记路飞一起来到纠纷地块察看地界相关情况。由于土地已被转包多次,为了尽可能公正合理地解决问题,王勇又和之前的承包户取得联系,就地界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我认为,老人和对方目前的问题,是多年矛盾未得到有效疏导造成的,要想解决问题,需要给两方分头做调解工作。”王勇说。

最终,经过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老人和对方握手言和,多年的纠纷得到化解,问题也得到圆满解决。持续6年的纠纷,在短短9天内得到化解,程学奎非常高兴,便打算向王勇表达感谢。老人是《聊城日报》的忠实读者,所以第一时间想到了拨打聊城日报社党报热线,这便有了开头一幕。

6月6日上午,老人专门赶到道口铺街道办事处向王勇致谢,并送去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矛盾纠纷六年入迷雾 赤诚斡旋九天终化解”18个大字。

“老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也感觉很欣慰,矛盾的化解对双方都有好处,也有利于村庄的和谐稳定。我会继续发挥党代表‘上承党组织,下接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服务群众,让党代表的作用真正‘实’起来。”王勇说。

记者手记

让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地界纠纷持续6年未解决,党代表9天内协调完毕,这种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而这背后,是道口铺街道“两代表一委员”为民工作室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担当精神。

无独有偶。6月3日,开发区交警大队利用周末时间为聊城交运集团润亿汽车租赁公司35辆新车加班办理挂牌业务。感动之余,该公司经理田先生拨打了聊城日报社党报热线2921234,表示想通过党报对开发区交警大队积极主动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表示感谢。6月6日,本报以“35辆新车周末集体办‘身份证’”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这两件事,让人暖心之余,也生动诠释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所蕴含的道理。

聊城在红色文化方面独具优势,其中,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赤诚担当、大爱无私、团结奋斗的崇高精神是聊城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聊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这两件事,正是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体现,我们要深入挖掘孔繁森精神的深刻内涵,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让孔繁森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2023-06-13 6年矛盾9天化解,老人拨打党报热线: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2864.html 1 “我想借助党报说声感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