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棚有了智能管家
■ 刘桐
春节将至,高唐县赵寨子镇宋楼村四季青蔬菜种植基地进入采摘销售旺季。1月14日,走进该基地种植大棚,红彤彤的西红柿格外惹人喜爱,工人们正在采摘西红柿。
“我们种植基地的西红柿长得好、销量大,跟大棚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在四季青蔬菜种植基地管理着8座大棚的侯树清打趣说,大棚蔬菜管理最忙的时候,反而是他最“清闲”的时候,每当那时,他就可以在家拿着手机“偷会懒儿”。
原来,侯树清手机里有一个软件,能清楚地看到每个大棚里的温度、湿度,而且可以通过软件精准调控,在大棚内不需要人工进行相关的管理操作。
“大棚有了智能管家,我们就可以‘偷懒’。自动控温、电动门帘、智能滴灌、臭氧喷雾杀菌等设备一应俱全,拿着手机就能管控,再也不用爬到棚上放帘子收帘子了。”侯树清笑着说。
为推动基地向综合性、现代化发展,近年来,侯树青投资100多万元,在8座墙体温室大棚、2座钢架结构日光大拱棚内,引进安装了“手机一体化控温设备”,实现大棚种植手机管控,不管在哪里都能用手机随时掌握大棚里的湿度、温度。同时,侯树青把大棚外的塑料膜也换成了自动化塑料膜,大棚内安装了黑色的通水管,可以用手机控制浇水、放膜,以此改善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此外,他还通过悬挂黄色粘虫贴逮捕飞虫、利用熊蜂授粉促进果形饱满,采用有机肥灌溉、喷洒生物制剂药品,不断尝试新品种蔬菜瓜果的栽培与生产。
在西红柿种植大棚,侯树青介绍,随着棚内温度变化,棚顶的“外衣”自动收放通风,可使大棚内保持恒温,促进果蔬生长。
“有了科技助力,今年的西红柿喜获丰收,而且省去了很多人工成本。”侯树清说,今年8座大棚共种植22000株西红柿,品种为“罗拉”“普罗旺斯”,这一茬收获的10吨西红柿,经过分拣、包装,已陆续销往济南、北京、河北等地市场,2021年净收入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