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镇
民生项目引进绩效机制
本报讯 (通讯员 高荣山) 近日,正在加紧施工的引黄二干渠高唐县清平镇清平分干衬砌工程,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群众。“衬砌工程竣工后,就不怕放水或下大雨沟渠淤积了。”村民李立群说。清平镇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全力构建品质民生,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去年以来,该镇民生项目引进绩效先行机制。项目引进前充分预估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扎实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项目始终,做到项目入库分析成本、项目实施目标明确、项目实施做好监控、项目完成及时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和应用,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并通过绩效评价形成本区域可复制、可推广的模板。
该镇积极争取对接上级资金2000万元,实施了赵康路拓宽工程,完成“四好农村路”改造13.5公里;完成20个村庄城乡供水提升工程;争取资金300万元,实施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完成河道清淤12公里、修建道路1500余米、绿化100余亩;维修桥梁7座,清淤河道16公里;累计投入88万元,实施地标建设、辅路修复、立面改造等工程,全方位提升镇驻地的品质活力;争取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为全镇所有村7200余户居民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工程,改造总数为全县最多。持续开展乡村清洁三年治理和五年提升行动,动用机械设备2400多台次,出动人员2万多人次,清运垃圾5000余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636处,平整可用土地185.5亩。排查农村自建房13926处,整改安全隐患5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