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活水”浇灌乡村沃土
■ 吕赵一诺
炎炎夏日,走进茌平区乐平铺镇状元里新村,道路干净整洁,绿油油的庄稼地预示着不久后的丰收。
“葡萄还有两个月就熟了,到时候一口下去全是玫瑰味,好吃极了!”状元里新村杜庄党支部书记杜传军正在向省派第一书记张宗伟展示村民种植的新品种葡萄“阳光玫瑰”。“在张书记指导下成立的种植合作社,整合了零散葡萄棚,引进技术、统一种植,现在种植面积有20多亩,还不愁销路,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杜传军开心地说。
来自青岛的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派驻状元里新村第一书记张宗伟2021年来到乐平铺镇。驻村以来,他与其他驻村干部一起,深化乡村治理,发展富民产业,解决群众难题,忙碌在田间地头,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一个个蝶变的故事。
产业兴则农村兴。“发展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有句话说得好——‘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下到基层全是办法’。”张宗伟说。他走访发现,状元里新村有大片废弃的坑塘沟渠,“这些坑塘杂草丛生,是村里的难题,我们一直在考察研究怎么利用空渠,为村民带来收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今年春天开始,借助中建集团赋能乡村振兴的‘渔光互补’项目,第一期充分利用200多亩坑塘沟渠发展‘光伏+养鱼’,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村民们每亩地还可收1000元租金,每年收益预计可达20万元,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张宗伟介绍。于是,一排排光伏板在水塘上整齐地树立,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为这片乡村增添了几分科技感。
在状元里新村的群英养殖专业合作社里,上千头牛按照个头大小,躺在不同的牛棚里,悠闲地吃着饲料。“根据入村的产业调研,吸纳张李村的4个养牛大户加入‘群英合作社’,打造规模生产、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病害、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张宗伟说。
“这里有1000多头肉牛,一头牛犊养殖10至12个月就可以出栏,以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一头牛能赚约7000元,养殖场里的牛粪也可以变废为宝,每立方米能卖约50元。合作社还为周围村民特别是经济条件不好的村民提供工作岗位。合作社的成立,让我们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乐平铺镇状元里新村党委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李英勇说。
“自从第一书记来到我们村,我们在党建引领下找准了工作方向,发现乡村振兴工作可以干得更精彩。”李英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