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亲过七夕
■ 马俊
七夕就要到了,我周围的小情侣们又开始跃跃欲试。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七夕被人们过成了情人节。其实我们小时候,七夕跟情人节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传统的乞巧节。
那时每年七夕,母亲都要陪我过。她买来七彩线,教我缝补和绣花的手艺。还有一年,家里刚买了缝纫机,母亲就在七夕教我用缝纫机。她笃信,乞巧节这天如果过得有仪式感,女孩将来必定是个心灵手巧的人,而心灵手巧的女孩赢得幸福的概率会高很多。
去年,我突发奇想,七夕何必要过成什么情人节,不如陪母亲一起过,重温我小时候的温馨时光,享受母女之间温暖的亲情。而且母亲喜欢女红,针线活做得好极了。陪她一起过七夕,让她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她一定会特别开心。
于是,我打电话给母亲:“妈,七夕我们回家,咱们家的小女孩、大女孩、老女孩一起过!”母亲听了哈哈大笑:“那敢情好,咱们过乞巧节,让丫丫和萱萱学着拿针线!”丫丫是我的女儿,萱萱是我的侄女。母亲的思想果然还停留在古老的时代,想着让女孩子们通过乞巧节变得心灵手巧。她可能不知道,别说现在的小女孩,连我们这代女人都很少用针线了,我平时连袜子都不愿意缝,破了就直接丢掉。
我陪母亲过七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陪她怀怀旧,感慨一下老时光,顺便帮她拾起已经有些淡漠的兴趣。
七夕那天,我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线,还有大大小小的针,赶到母亲身边。她见了,笑起来:“你这是要绣花吗?”我说:“对,在手绢上绣花!”我在网上买了几块白手帕,打算在上面绣一朵小花,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这个安排是有缘由的。记得我去外地上学那年,母亲给我做了好几件衣服。上衣、裤子,都是她亲手裁剪缝制的。那时候我还背诵了古诗给她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我说起学校以穿校服为主,母亲做的衣服可能穿不了几回。她听完后,立即开始为我绣手帕,连夜绣了好几块。那个年代女孩随身都带手帕,母亲就在白手帕上面绣上了花。贴身带着母亲绣的手帕,感觉母亲的爱也在身边。
我说起这些往事,母亲笑微微地听着。她陶醉在似水流年中,脸上的表情幸福又安详。丫丫和萱萱也吵着要做针线活,母亲教她们缝沙包。两个孩子笨手笨脚,针线到了手里怎么都不听使唤。母亲说:“哎呀,今天晚上拜织女的时候可咋办?”我笑了:“不会就不会吧,现在谁还拜织女。我小时候每年乞巧节都拜织女,也没见心灵手巧到哪儿去。妈,乞巧节你就展示一下‘才艺’,让我们欣赏欣赏就行了。”母亲老了,很多事做得力不从心,可她的眼睛竟然特别好,做起针线活来一点不含糊,大概她天生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母亲开始在手帕上绣花,她的动作娴熟优美,简直有点舞蹈的韵律。她绣出来的花,鲜活生动,把我们惊到了。两个孩子使劲为母亲鼓掌,母亲笑得开心极了。我趁势鼓励她说:“妈,没事的时候,你可以做点活,当成兴趣,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呢!”母亲笑着点点头。去年那个七夕,有我们陪着母亲,她过得非常开心。
今年七夕又快到了,我酝酿着再陪母亲一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