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浪漫
■ 袁秋茜
又是一年七夕,走在繁华的街上,我发现各大商铺都在营造着浓浓的节日氛围。鲜艳的玫瑰花、闪烁的烛光以及温柔的钢琴曲,让每一个人都融进了浪漫气息中。
然而,我走着走着,却觉得眼前的灯火辉煌有些不真实,分外想念起幼时的七夕。记忆穿过人山人海,回到了外婆的小院。那时的我还是个七八岁的小丫头,喜欢围着外公外婆转,外公会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逗得我“哈哈”大笑,外婆则会做许多好吃的,满足我的味蕾。我在外婆家玩得不亦乐乎,常常忘记了回家。
母亲总是在暮色来临时去外婆家接我,嘴上说我是不着家的疯丫头,心里却很感激外公外婆照看了我一天,让她可以好好干农活。“今天七夕,在我们这儿吃了巧果再回吧。”外婆笑盈盈地端出下午做好的巧果,留我们在小院中一起品尝。“吃巧果咯,外婆做的巧果真好看呀,是一朵朵小花呢!”我看着盘中精美的点心,垂涎三尺,忍不住拿了一块放进嘴里,那滋味令人久久难忘。外婆说,古人七夕时用面粉、食用油和糖等制成花型点心,以油炸脆,供乞巧用。她从小看着她母亲做,渐渐地自己就学会了,做了母亲后,她也做给子女们吃。
“妈妈,你跟着外婆学,以后做给我吃好不好?”我一边吃着巧果,一边眨巴着眼睛问母亲。“好,我学会了做给你吃,小馋猫!”母亲满眼宠溺地答应了我。“知道七夕说的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外婆笑着问道。那时的我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总会缠着大人们讲故事,自然对七夕有所了解,于是便骄傲地回答道:“我知道我知道!是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天上的织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她很生气,用簪子划出了一道银河,织女过不去,牛郎也过不去。但是每年七夕,喜鹊会搭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见。”
我得意洋洋地讲完,满心期待着大人们夸奖。“说得真好,小丫头以后肯定像天上的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还能遇到如意郎君。”外婆拉着我的手,眼里尽是疼爱。“快看,那草丛里的萤火虫,闪闪发光,是不是很好看?老婆子,要不要我给你捉几只,放到玻璃瓶中,这样你半夜起身也有点亮光。”外公在我们谈笑间,进屋拿了玻璃瓶,猫着身子进了草丛中,小心翼翼地捉着萤火虫。晚风习习,我依偎着母亲,仰头看着满天繁星,想象着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外婆手摇蒲扇,巧笑倩兮,望着飞舞的流萤。
多年后,我读到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我的脑海中出现的不是深宫失意的宫女,而是童年时和外公外婆以及母亲在那个小小的庭院里,吃着巧果,赏着星空,聊着神话的情景。杜牧笔下的宫女楚楚可怜,拿着最美的扇子,穿着最好的布料缝制的衣裳,也不能排遣心中的孤独。可外公外婆住着茅草房,过着艰苦的日子,却非常相爱,还有着萤火虫的浪漫七夕。
若是你要问我,怎样的七夕最浪漫?我想,应是爱人在身旁,吃着她亲手做的巧果,柔情似水,佳期如梦。那情景,是我心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