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党员活力 赋能乡村振兴

■ 曹秀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进一步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中共聊城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聚力突破。”推进乡村振兴,最基础的力量是广大农村党员,他们身处农村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的“细胞”,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激发其队伍活力,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赋能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强组织,构筑坚强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乡村振兴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党组织坚强有力,就能凝聚人心与力量。要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主心骨”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党性体检,对标对表,检视、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把关定向作用,提高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比例;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激发党组织活力,进而激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主动性。

强结构,注入新鲜活力。目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是普遍问题。要破解这一问题,关键在延伸党员发展触角和平台。发展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农民党员,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队伍基础,特别是引导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年轻人中政治觉悟高、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注重把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农业技术人才吸收入党;妇女能顶半边天,积极吸纳热心、有觉悟、有能力的农村留守妇女入党,蓄足党员发展源头活水。

强管理,提升整体素质。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其整体素质决定和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为此,要注重培训,优化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采取“小型、多样、灵活”的形式,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参加集中培训,激发党员意识和干事热情。通过亮身份、分类管理,对有职党员实行“目标式”管理,通过公开承诺、党员联户等措施,提高履职能力;对无职党员实行“岗位式”管理,通过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积分评定的方式,让无职党员处处彰显活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平台、靠前服务有动力,破解无职党员“无位无为”难题。

强激励,促进担当作为。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完善激励机制是保障。要运用情感激励拉近党员与组织的距离,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体贴;落实激励关爱帮扶机制,要从精神上激励农村优秀党员,从物质上帮扶农村困难党员,增强党员对组织的信任,调动党员的工作激情;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及时将表现突出无职党员纳入村后备干部重点培养,邀请其分享交流经验,给予政治激励。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2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2XTN141)]

2023-09-0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289.html 1 激发农村党员活力 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