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走“新” 学生开心

——聊城闫寺实验学校探索“双减”作业优化新样态

学生主动做家务

亲子阅读

学生在家里进行科学小实验

■ 李政哲 陈蕾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的重点之一。作业“减”什么、怎么“减”,作业布置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聊城闫寺实验学校严控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完善作业架构,从“量”和“质”上转变作业模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高质量完成作业变成学生们的学习习惯。

就读于聊城闫寺实验学校的学生王玫婷,在今年暑期完成了包括跳绳、绘画、刷碗在内的多项家庭作业。在父母的科学指导与悉心陪伴下,她终于突破了自己在运动、艺术、家务方面的“瓶颈”。

这是聊城闫寺实验学校探索“双减”作业优化新样态的生动缩影。在校方、家长帮助下,学生爱上体育、艺术等活动,并养成良好习惯;作业真正融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剂、亲子关系的调和剂、师生关系的黏合剂。

聊城闫寺实验学校地处农村,留守、学困等特殊学生较多,多数家庭由老人代管孩子,无法有效对学生作业进行辅导,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作业完成率不高。

“作业不该只是一摞习题册,而应是不拘形式、因人而异、突出个性的练习以及活动。”聊城闫寺实验学校校长董玉芹介绍,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该校打破常规性作业设计,创新形式,将作业分为校内书面作业和校外家庭作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在校内作业方面,学校教研团队通过进行专题研讨,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拓宽作业形式,变封闭型作业为开放型、呆板型作业为有趣型、统一型作业为分层型。

教师每天根据学科和学段的特点,合理布置作业。学科不同,每周布置作业的次数不同;学段不同,作业完成时间也不同。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道德与法治每周布置一次、科学每周布置两次。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作业,利用延时课完成。放学前由小组长检查作业并记录错题,第二天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在校外作业方面,为更好地解决学生回家后因作业少而产生的玩手机问题,学校设计了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的家庭实践作业。

9月3日,梁庆轩决定为家人准备一顿早餐。在妈妈的帮助下,和面、切丝、烧水下面……不一会儿,家人们都吃上了庆轩下的面条。“每天放学回到家,妈妈都会教我学习做一项家务,现在我已经会烧好多道菜啦!” 庆轩高兴地说。

立足“五育融合”,校外作业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该校通过开展日记书写、课外阅读、临摹书法、绘画、手工、科学小实验、篮球、做家务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赢得了家长的口碑,学校在东昌府区学校满意度排名中名列前茅。

一项挑战,一份成长。缤纷多彩的作业,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收获了快乐,更收获了成长。

2023-09-11 ——聊城闫寺实验学校探索“双减”作业优化新样态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545.html 1 作业走“新” 学生开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