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孔繁森精神 凝聚伟大复兴精神力量
■ 杜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精神凝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进程及文化特质,寄托着全体中华儿女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以及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孔繁森精神的形成受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影响,同时以其特有的价值内涵对民族精神进行了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拓展。挖掘孔繁森精神内涵,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孔繁森精神“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特质,体现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伟大精神,亦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爱国宣言。中国自古就有“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孔繁森经历三次生死考验,仍能义无反顾二次进藏、一次留任,一方面在于他对党的坚决服从,另一方面就在于对于祖国的土地,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爱得深沉。孔繁森以自己的绝对忠诚、无私奉献诠释了共产党人爱国爱党、爱民为民、以人为本的情怀,丰富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孔繁森精神“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特质,体现了对团结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各族人民在千年历史中同源同流、同心同德的使命担当,使得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一起,凭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孔繁森在条件极为艰苦的西藏工作十年时间,带领各族群众为改变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离不开团结奋斗精神的支撑,更是增添了其科学性和时代性内涵。他用“车马并行”的方式跑遍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搞调研、做规划,总结出阿里贫困的“三大原因”、发展的“六大优势”;面对五十年未遇的大雪灾,他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只靠救济,而是应该建立防洪抗灾基地,这都体现了他注重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善抓问题本质的作风和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
孔繁森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特质,体现了对梦想创造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是善于想象、勇于创造的民族,漫长历史上留下浩瀚的思想巨著、科技成果、文艺作品、建筑工程等,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物质基础。目标的确立要大胆但不能盲目,梦想的实现要勇于探索和坚持。孔繁森筹谋阿里发展的事例诠释了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行动伟力。孔繁森先后组织实施了阿里防抗灾基地、狮泉河给排水工程、五县住房改造工程等十几个民生项目,招商引资兴建山羊绒梳绒厂、鱼骨粉加工厂、硼矿脱水厂等。孔繁森去新疆考察,目的就是寻求新的发展,为阿里打开向新疆全面开放的大门。他匆匆拟就的关于“阿里发展亟待解决的十二个问题”,在他去世后几年里仍然指导着阿里的发展和建设,孔繁森同志加快阿里发展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孔繁森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升华”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ZD202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