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黄河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 程学红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为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积极开展黄河文化进校园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续写黄河文化新的篇章。

一、挖掘教材中的黄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黄河文化时,首先应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黄河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受黄河文化的气质,欣赏黄河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启迪智慧、增强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中,学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在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中学习大局意识、团结精神;在《齐桓晋文之事》《过秦论》中学习中华民族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的平等精神;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诗文吟诵中体会炽热的爱国情感。

二、融合现代网络技术,拓展黄河文化视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网络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黄河文化的同时,还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让学生在充沛的网络资源中获得丰厚的黄河文化滋养,进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展了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例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们就开展了开放式网络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网络资源中搜集《水浒传》的故事背景资料和影视资料,把黄河决口形成水泊梁山的史料了解清楚,进而对黄河文化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汉书·河渠志》中王景治河等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寻了解古代治理黄河的思想和实践。

三、创新教学模式,体会黄河之美

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婀娜多姿的九曲十八弯、鬼斧神工的乾坤湾……为中华大地平添浓厚的壮丽色彩,也为语文教学的情境设置提供了丰富直观的资源。教学时,借助相关的文化音像、影视资料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黄河之美。如教学《将进酒》时,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等有关黄河的音像资料,使学生获取直观印象,切实体会黄河源头之高、流程之远,如挟天风海雨般迎面扑来的壮丽之美,进而快速进入个人情境体验,体悟一往无前、充满豪情壮志的黄河精神,从而更好地体会李白豪放达观的思想情怀。

四、组织社会实践,传承黄河文化

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视野放到校园外,带学生走进黄河文化展馆,让他们对黄河文化的发展兴盛和延续方式进行溯源,拓宽知识眼界,培养家国情怀,增强生态意识;同时利用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遗迹和实地走访的形式,让学生体察黄河流域的民风民俗,寻找其中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因素。在校园内,举办“诗诵黄河水”“文赞母亲河”“保护黄河,人人有责”等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踊跃投身到黄河文化精神的弘扬活动中。

[作者单位:聊城第一中学, 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黄河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ZD2023063)]

2023-09-1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615.html 1 开展黄河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