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之约”视角下的聊城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 王友欣 王迪

聊城是现今黄河和大运河唯一实质性交汇的城市。近几年,这座古城以“两河”为核心,挖掘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和突破。聊城正以“两河之约”这一文旅品牌,积极推进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谱写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加强“两河文化”之山东聊城的推广宣传

做好网络宣传工作。积极对接宣传,组织市、县主流媒体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多渠道开展线上促销活动,如多县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镇村干部在晚上举办“乘凉会”,对聊城“两河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通过创作文艺作品、拍摄原创短视频等方法,进一步加强平台宣传。

二、构建“两河文化”之山东聊城的创新创意

充分发掘聊城本土特色风物、民俗风情、特色美食,以创新的体验活动、网红打卡、手绘海报、新媒体宣传等形式,使公众充分体验聊城旅游、生活、艺术的独特魅力。举办“聊城·山东工匠·有礼”旅游文化创意与设计比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增加聊城新的文化资源。从绘画类、织造印染类、雕刻类、编织扎制类、锻造类、漆器绘画类、文房四宝、美食消费类等8个方面,进行文创及城市礼品设计。在此基础上,以“山东手造,聊城有礼”为主题,为“聊城有礼”的形象传达(平面、视频、音频、数码等)、文化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文博衍生品、旅游纪念品等)、公共空间(标志系统、公共设施、装置等),创作出一批既有聊城特色,又有“两河文化”特色的文创作品,促进“山东手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依托短视频这一富有创意、易拍摄、高社交黏性的热门媒体形态,围绕“运河两岸的故乡美”这一主题,深入发掘运河与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批聊城文化旅游题材的优质短视频,记录两河之美,讲述黄运两岸的“聊城故事”。

三、构建“两河文化”之山东聊城的人才建设

聊城强化人才工作的宏观规划,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强对高层次和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求取得新的进展,创造出新的、有聊城特色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为更好地培育和招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聊城不断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全方位促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和创新。一是在聊城举行“国际人才供求交流大会”和“国际人才引进大会”。二是积极开展省级“泰山产业带头人”项目申请。与科技、经济等相关机构紧密合作,积极协调、扶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三是为全市高水平人才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做好准备,让各层次的人才都有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站在新的起点上,聊城市在推动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建设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扬帆起航,砥砺奋进。

[作者单位:聊城市文联、聊城市人民医院,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专项一般课题“‘两河之约’视角下的聊城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YB2023124)]

2023-09-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897.html 1 “两河之约”视角下的聊城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