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菌”俏产业 带富一方

■ 刘小希 谷朝牧

元旦前后,莘县德瑞菌业有限公司迎来一波订单新高潮。

“受疫情影响,此前出口德国、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双孢菇干制品一度减量。眼下,出口形势回暖,订单也随之多了起来。”1月7日,该公司总经理刘佃君欣慰地说。

双孢菇干制品,是德瑞菌业有限公司推出的特色菌菇产品之一。刘佃君介绍,去年,仅销往东欧的双孢菇干制品就达2000多吨,与此同时,公司年加工盐水菇、清水菇、干品菇等可达3000多吨,远销德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小小菌菇从莘县走向了世界,也撑开了当地群众的“致富伞”。不过,这一朵朵菌菇得以在莘县牢牢扎根,并茁壮成长,其背后的故事说来话长。

2009年,作为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成员、莘县科技特派员的刘佃君成立了莘县裕丰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了2000多名农户加入。与其他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不同,这家合作社成立之初便尽显“科技范”——

依托技术优势,刘佃君先后开发出多种新品种,既有高温种植的,也有低温栽培的,不仅有适合温室大棚的,也有适应简易拱棚的;

针对菇农担忧的重茬和鸡爪菌问题,刘佃君带领团队进行了多轮实验,推出了不用药物便能防病虫害的种植新方式,解决了长期困扰菇农的难题;

为降低种植成本,刘佃君凭借技术手段把玉米芯、棉籽皮、木糖醇、酒糟、麦秆、玉米秸等“下脚料”转化成优质配料,实现了“下脚料”的变废为宝;

……

技术的加持下,朵朵菌菇长势喜人,亩均年收入能达3万元。但是,如何进一步打开菌菇销路,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负责人的刘佃君思路明确——转型,不转不行!

本着这一想法,2012年,刘佃君着手建立莘县德瑞菌业有限公司,并把蘑菇加工车间建在菇棚区。就这样,他一边为菇农搞好技术服务,推动绿色标准生产,一边搞好菌菇加工,持续拓宽产品销路。由此,菌菇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刘佃君也带领菇农走出了一条“规模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一条龙的运作新路径。此外,从2016年开始,刘佃君每年拿出20余万元,扶持家庭困难农户搞食用菌种植,并低价为他们提供菌棒,义务进行技术指导。如今,刘佃君已先后带出50多个食用菌种植专业村,培养种菇能手近百人。依托小小菌菇,越来越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越来越多村庄以“菇”为媒,实现了富民兴农。

这篇以菌菇为主角的乡村振兴故事,至今仍在谱写。1月7日,记者再度步入莘县德瑞菌业有限公司,一眼望去,一派繁忙景象:烘干车间内,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接力运送初加工的双孢菇;成品库内,已打包成箱的双孢菇干制品整齐地码放着;生产车间内,密密匝匝的菌菇有序排列,一幅生动的自然生长图景尽在眼前……

“今年,我们想继续拓宽出口路径,推动更多莘县菌菇飘香海外,同时加快技术革新,激发蘑菇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产业兴旺推动产业兴县。”刘佃君满怀信心地说。

2022-01-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045.html 1 “菌”俏产业 带富一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