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马颊河

■ 路云涛

马颊河是我认识的第一条有名有姓的河。

我们田庄村,村西有一条河,叫家西河,在魏家湾村东南与马颊河有闸相接。下大雨时,雨水会顺着水沟流进这条河里,功能就是泄洪吧;村东有一条渠,叫大渠,也有叫东顺渠的,主要的功能就是灌溉。

在马颊河岸边有一座扬水站,春天麦子浇返青水时,冯庄,赵回,王杜,贾庄,就会去扬水站花钱买水,按小时计费。一个村核算好多少亩地,需要买几个小时。水从马颊河里抽上来,浩浩荡荡地顺着渠道一路向北,通过闸口流进几百亩地的大方,这种灌溉方式我们叫自流灌溉。一冬饥渴的麦田,要是用机井,得三四个小时浇一亩地,用马颊河水,整个村20多个小时就能浇完。每一次浇水,整个村都处于亢奋状态,老老少少的都害怕自己家的地浇不完,因为沿岸的所有土地,都需要从马颊河里抽水,有时候浇到一半,就没水了。

浇完水的村庄,沟沟坎坎都是湿润的。茅草在沟底喝得饱饱的,新发的叶片,翠绿如翡翠般晶莹。喇叭花、苜蓿花、苦菜花,仿佛多半天的工夫,就在春风中绽放开了。每个村庄围绕在绿油油的麦田中间,树木掩映,炊烟袅袅。马颊河水,给每个村庄注入了不尽的生机与活力,为每一个以土地为生的人冲刷洗涤着憧憬和梦想。

我很羡慕薛王村,马颊河就在村南,薛王村的人,不管是大人孩子,都感觉这河就是自己村的。有别村的来河边洗衣服,钓鱼,在桥上看风景,在闸左浅水处嬉戏,都是有始有终的,只有薛王村的人,日夜在河风中徜徉。

第一次认识马颊河,是我六七岁的时候。和娘一起到郭堤口新建的面粉厂买麸子。我们田庄离郭堤口四五公里,娘拉着地排车,带着我出发了。她说从马颊河大堤上走,路顺也凉快。

娘那时候正年轻,短发还很黑。我跟在车子后面跑,累了就跳到地排车上。那是我第一次去陌生的村庄。

路把薛王、刘庄分开,拐弯处就是扬水站,视野陡然开阔,风中有一股湿润的味道。我猛跑几步,冲到桥上。一条大河横亘在眼前。河水是碧绿的,向西望去,河道逶迤,水气苍茫。有河水从桥闸的罅隙滑落,水声清亮悦耳。向东看,河床上是葱茏的草,我想不出,开闸后,水淹没了草,草会不会憋气,水中的鱼儿,会不会在水下的草丛中迷了路。

我对娘说:“这条河真大。”

到了郭堤口,顺利买了两口袋麸子。面粉厂紧挨着供销社,娘把地排车放在门口,带着我进去。乍一进去,屋里很凉爽。娘给我买了一块冰糕,蓝色的纸,上面印着雪花,我小心地揭开纸,用舌头舔了下,又凉又甜。娘用剩下的钱,给自己买了一双凉鞋,回去的路上,娘停下车子,试了两次。我小心翼翼地吃着逐渐变小的冰糕,依靠在装满麸子的口袋上,望着杨树顶上的天空,“娘,我长大了挣了钱,给你买皮鞋……”

马颊河是静止的,就那么躺在那里,流水潺潺。那时的我以为娘会像这河一样永远流淌,不会离开。

2023-11-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735.html 1 梦中的马颊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