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河

■ 高明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那就是流淌在心中的故乡的河。不管是岁月流逝还是季节轮回,不管近在咫尺还是千里遥远,故乡的河总是在心中澎湃着。

早年,故乡的河是赵牛河的源头。那时的赵牛河,是条排水河。农业灌溉需要用水的时候,它没有水。到了夏秋不用水的时候,它接上游黄河涯、马海等村的客水,反而满洼都是水。1986年秋,国家兴修水利,开辟了位山灌区引黄一干渠,解决了鲁西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难的问题。

一干渠占压了赵牛河源头,从我们村东向北穿过聊滑路,折向西到张洪津村东,再向北流向茌平、高唐等县。我们村的农田全部在村东、村北,从此不再为灌溉用水而发愁。村北的班滑运河是一条排涝河。两条河为这一地区旱涝保丰收提供了保障。

一干渠,虽比不上黄河那样汹涌澎湃,波澜壮阔,但它流淌着的黄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孕育着我们这方百姓。

我高中毕业的那年,春节刚过,生产队长就张罗着安抽水机,浇小麦返青水。看着河水翻过堤坝,像一条黄龙奔腾不息流入麦田。干渴一个冬天的麦苗喝了浑厚的黄河水,似乎精神了起来,在微风中向我摇头致意。见此景,灵感生,顺口溜出:“春至留寒意,麦苗欲返青。隆隆机器响,汩汩流水声。”

炎热的夏天,它则成了儿童纳凉的好去处。一群群“光腚猴子”狗刨刨、倒仰合、扎猛子、打水仗,我把水泼向你,你把水泼向他,猫着腰、闭着眼,嘻嘻哈哈,其乐无穷。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这一河的欢笑声。

到了“三秋”大忙季节,田野里热火朝天,河涯上也是热闹非凡。“三秋”生产指挥部、学习宣传专栏,红绿标语一应俱全。不远处就是“伙房”。队长选派两名干净利索的妇女,在河岸上埋锅做饭。中午,三人一伙,五人一堆,喝着生产队里熬的汤,吃着自己带来的窝头,边吃边谈。

1975年金秋时节,我离开家乡去上学。骑车沿一干渠东岸,回首望望粼粼闪光的河水,看看人欢马叫的田野,心就像一干渠的水,久久不能平静,一步三回头,依依难舍。

多少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故乡的河。当我再次看到一干渠,河东岸铺成柏油路;河道也全部衬砌;东岸已成观光大道,直通位山湿地公园;两旁绿树成荫,风光秀丽。伫立渠畔,满目苍然,依稀的是轮廓,崭新的是河貌;流逝的是风烟,记住的是故乡的河;变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感。

2023-11-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736.html 1 故乡的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