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明免提交 业务照样办
——我市加快打造“无证明城市”
■ 本报记者 曹天伟
“来的时候匆忙,忘了带身份证。没想到前段时间申请的电子身份证一样管用。”1月27日上午,在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市民张慧用电子身份证顺利办理了营业执照,这让她喜出望外。
2021年10月以来,我市开展了“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电子证明、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代替办事人需要提交的大量纸质证明材料,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
和“奇葩证明”说再见
今年1月7日,市政府办公室公布了聊城市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第一批),包括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抵押权变更登记等328个证明事项,由过去的提交纸质证明材料变为电子证明、告知承诺或部门核验,标志着聊城“无证明城市”创建迈出了关键一步。
聊城市打造“无证明城市”攻坚行动专班副组长、市大数据局局长何顺刚介绍,2021年以来,我市采取了清理一批、压减一批、替代一批、取消一批、减免一批的“五个一批”减证措施,截至2021年底,全市215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的335个证明实现免提交,累计减免证明材料22000多件。比如,通过梳理服务事项,个别“奇葩”证明彻底取消;通过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办事指南,简化办理环节和手续,“重复证明”“互相证明”“循环证明”彻底消除,共压减证明11个。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无证明城市”打造过程中,我市着力在应用上聚焦聚力,引导各级各部门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探索推出一批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广应用电子身份证和电子营业执照,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政务服务“智能审批”服务模式,实现业务审批系统智能核验、自动比对、即时审批、即时出证,不仅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零跑腿”服务,还可提供“零时限”感受。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动业务系统和全市电子证照系统对接,公积金查询、还贷以及部分提取事项等29项高频业务实现“无证明”办理,不再要求提供身份证、房产证等实体证明,审批办理时间压缩70%以上。
今年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
随着第一批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公布,聊城“无证明城市”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
聊城市打造“无证明城市”攻坚行动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李跃田告诉记者,到今年6月份和10月份,我市将陆续发布第二批、第三批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届时,全市绝大部分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将实现“无证明”办理,聊城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
为确保目标顺利实现,我市将继续梳理细化证明事项情况,并抓好水、电、气、暖、通讯、金融等公共服务证明事项的梳理。同时,全面应用电子证明。对于已经可应用电子证明的场景,通过政府网站公示、发放明白纸等途径引导群众使用电子证明;对于尚未应用电子证明的场景,逐一分析原因,系统不通的对接系统,仅有纸质版证明材料的开展历史证明电子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