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 王泽天

从建党初期,我党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指导改革,再到如今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可以带领我们走向胜利的理论,但它只有同我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中国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已经提出了新要求,也面临着新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详细的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典范。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所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已取得全面胜利,但随之而来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任务仍不容小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人们对于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更适宜的人居环境也有了高标准、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一直在路上,绿水青山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聚焦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着眼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势必要不断寻找新思路和新方法。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如何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都需要创新性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更应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要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精神文明的力量。《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由此可见,共产党始终为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努力,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旨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以及儒家哲学中的“仁者爱人”思想在本质上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治国之道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未来理想社会蓝图也存在一些共同特征。这些共性使得共产主义的主张传入中国后,很快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我们切实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华美瑰丽,中国也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开幕式中的“二十四节气”短片只有短短几分钟,虽只是一年中代表四季更迭的农历节气,但它背靠的却是整个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治国理念,也同样源于这一个“根”。

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讲好理论创新的新话,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不仅可以让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还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2023-12-1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2907.html 1 “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