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 樊丽丽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必须长期坚持不懈。

知识就是力量,而价值决定方向。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关键。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高校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必须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大学生,努力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公民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引导其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以课程为载体,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课程育人的一体两翼,各自在显性和隐性层面发挥作用。推动二者同向同行,既要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又要发挥课程思政的补充协同作用,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深入推进两者同向同行,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守好一段渠。思政课程要旗帜鲜明“言思政”,重在“讲”,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引下,引领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实质;课程思政要潜移默化“融思政”,重在“融”,主要是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价值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第二,发挥教师的主体力量。不管是思政教师还是专业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厚植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保持思政的热忱和热力。第三,要注意成效,切忌生搬硬套,为思政而思政。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些属于凝练的抽象理念,需要结合专业、学科和课程特点以及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精神诉求,找到价值元素和专业教育的结合点,在教学环节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方式加入含有价值观元素的现实素材和典型案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等各种资源,培育学生爱国友善的精神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山东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旅游景区近百个,现存许多革命历史遗址和纪念馆,包括济南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高校依托当地红色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更好地提高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性。例如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带领青年大学生参观本地的战役纪念馆、观看红色影片等,让青年大学生在回顾历史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环境、制度文化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相较于课堂教学理论教育宣传,优势明显,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是一种隐性育人资源。高校应积极寻找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结合点:第一,以大学生创作为主体,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标语、板报、宣传栏等媒体,让他们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第二,在文化活动方面,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规则引导和依托学风建设,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比如,考试前组织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在学生助学贷款申请、贫困认定、科研学术等过程中,贯彻诚信教育。

以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敬业诚信和善于团结的品质

除了课程育人外,实践育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方式。高校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创新创业、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中,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山东开放大学为例,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共同参加“绿水青山环保行”和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体验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乐趣;通过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让学生践行互助互爱、仁爱友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习或兼职来磨炼大学生的敬业精神。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保障。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以课程、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山东开放大学)

2023-12-1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2908.html 1 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