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第二个结合” 坚定文化自信

■ 王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价值引导与精神动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个结合”不断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根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民族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第二个结合”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优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内外兼修,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实践成果。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才能由“彼此契合”走到“互相成就”。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找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加强文化建设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逐渐探索出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相继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主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助力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东昌府区委宣传部)

2023-12-1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2909.html 1 深刻领悟“第二个结合” 坚定文化自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