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命运的人

■ 栗子春

最近读胡适的作品集,胡适多次提到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说我们平常人,做不到三不朽也可以不朽,因为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别人。他反复举一个吐痰的例子,说你随便吐一口痰,看起来事情很小,但这口痰的病菌若是传染给别人,那人就会生病,这生病的人又可能把病菌传给另一个人。这自然让我想到刚刚经历的三年疫情,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命运。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话多少带有悲凉的色彩。但按照胡先生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不朽的。大人物有大影响,比如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而小人物也并不是没有影响。比如医生可以救人命,教师可以成就学生,即便是普通人,也极有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件事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1982年,田里的棉花已经尺把高,夜里下了一场不大的雨,第二天庄稼绿油油的。下午,我牵着牛跟爷爷去劐地,走到村东头,遇见了宪臣爷,爷爷老远和他寒暄。宪臣爷看着我问:“不是快开学了?咋没复课去啊?”

我低头牵着牛,红着脸,声音怯怯地说:“不复了,在家干活哩。”

“不复了?”他有些吃惊,“我见一中榜上有你的名儿。”

“一中榜上有我的名?!”我心里一惊。

爷爷停下脚步问:“他二爷,你咋知道榜上有孩子的名?”爷爷兴奋的表情好像孙子上了皇榜。

“我有点事上莘县,正好从一中门口过,看见门口贴着几张大红纸,是一中补习班录取名单,我以为你们都知道了哩。”

一中榜上有我的名字!我平静的心湖像突然投下一颗石子,再也不能平静了。《范进中举》说,自古无场外的举人。一中可是我一直向往的学校,如今却悄不声儿地把我的名字写上了。

回到家,爷爷把消息告诉了母亲,母亲很高兴,说怎样也得去复读。

一年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我到宪臣爷家里去看他,他很吃惊——我们住得并不近,平时两家人交往也不多。我把考上大学的消息告诉他,并说出了内心对他的感激,他淡然地说:“那天也是碰得巧。”

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我一辈子都念着宪臣爷的好。

复读时,我终于迈进了位于振兴街南侧的一中。没想到的是我被分到了文科班。老师给我们讲,理改文不用有顾虑,依过来的经验,考上大学的概率会更高。我是个没主意的人,老师说好就好。我很要好的一个同学,也被分到了文科班,他有主见,去学校找了几趟,又调到了理科班,一年后我们一同考上了大学,他上的物理系,我学中文。我曾想,也许我当时坚持去理科班复读,也可能和他一样能考上理科,那我这辈子就教不上语文了。

我一直很感激复课班教英语的张惠玲老师。张老师能把单词、短语、语法讲得透彻明白,再一遍一遍地领读。跟着她学,我感觉学英语不打怵了。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的英语由21分提高到64分。教数学的是王希凤老师。王老师那时候年轻漂亮,第一次上课就用她的学识和风度把同学给“震”了。王老师上课,讲得快、写得快,一会就写满一黑板。自习课上学生提问题,她从不打迟疑,随即给学生讲清楚。所以每当王老师上课,我都感觉学得很有劲儿。

1997年,听说莘县一中招老师,我到办公室报名,工作人员说30岁超龄了。我悻悻地从办公室出来,正巧遇见王老师。她笑着问我:“来报名哩?”我说:“是啊王老师,但过30岁不让报了。”王老师随即就领着我去找校长,她说:“这是咱的老学生,各方面都挺优秀,30岁刚过一点咋不让报了?报上呗,让他讲讲,不行再说不要的事啊。”

就这样,经过试讲,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一中教师。成为同事后,王老师又在教学、生活许多方面关心我,给予我热情的帮助和指导。以她的学识、睿智、慈爱,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改变着我。

写完这些字,突然想起父亲给我讲过的一个小笑话。有一个人很“会过”,有天赶集,这人实在饿得不行,转了几个圈子,最后狠狠心从烧饼炉上买个烧饼,吃了一个,还是挺饿,再吃一个吧,反正是吃了,又吃了一个,结果还是饿,于是就吃第三个。第三个烧饼吃完,觉着不那么饿了,这人就唉声叹气地说:“早知道吃第三个烧饼不饿,我就不吃头两个了,多花钱!”

从小学、初中,到读高中,又复课,我总觉得复课班几位老师是改变我命运的人,感觉没有他们,我就考不上大学。但原来的老师们呢?我从目不识丁到成为有一定学科基础的高中生,所有教过我的老师,都在我的成长中刻上了或深或浅的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是改变我命运的人。

联想到胡适的说法,再往深一层想,改变我命运的何止是我的老师呢?家人、亲戚、邻居、同学、同事、朋友,甚至与我见过面没见过面的许多人,他们都是影响或改变我命运的人。

君子讲“慎独”,我想还要“慎行”“慎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影响并改变着其他人的命运,无论你是位高权重的人,还是人微言轻的人。

2024-01-1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4313.html 1 改变命运的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