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多维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 岳彤彤 苏庆莹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学生群体日益庞大,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技术的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特长突出、优势明显。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政治理论功底较为薄弱,思想政治素养不够深厚。

众所周知,传统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优势明显,能够通过较低的成本来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过程中,讲授法也是最主要的授课方法之一。单一使用这一教学方法,虽然能够集中高效地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对于擅长技能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这一授课方式显得过于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创新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思政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课堂活跃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

第一,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相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擅长技能,乐于展示自我,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在传统讲授法教学过程中加入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案例分享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变为生动有趣的话题讨论、案例分享、社会实践,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学生课堂主动性,调动了学生课堂积极性。

第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师生互动易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导致师生难以实现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包含教师在线讲座、教师视频讲座(先录好后上传)、翻转课堂(以微课打破课堂时空限制)等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形式,保证自身学习能跟上教师的进度。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和普及,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弊端、增强师生互动交流的更好形式。

第三,理论传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过去思政课教学中主要以传授政治理论、科学原理为主,有部分高校教师拘泥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忽视了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的重要作用。其实,思政课同样需要实践,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无法发挥正人、正心、正行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更加注重技能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也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优势,设置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第四,优化教学方法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相结合。思政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思政课堂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质也至关重要。思政课程内容的传授,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应将思政元素落实到思政课堂的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针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高校思政教师应该以六个“要”为基本准则,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堂吸引力,打造更多的思政“金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课程,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理论功底不强的情况下,讲好、讲透思政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擅长技能的特质,从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入手,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政治水平。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2年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教学方法优化研究的结项成果”(项目编号:2022LZYJ31B)〕

2024-01-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4584.html 1 高职院校思政课多维教学方法优化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