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孔繁森精神的实践者传承者
■ 孙丽秀
孔繁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其闪耀的光芒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依然熠熠生辉,展现出强大的育人力量。孔繁森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聊城是孔繁森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长久以来,他的感人故事在故乡每一个角落传颂。对聊城广大青年学子而言,更应当深入学习和传承孔繁森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中,当好孔繁森精神的实践者、传承者。
学习孔繁森精神,要学习他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孔繁森同志说过:“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平庸无为,而是告诉我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总是把自己当成珍珠,过于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可能会导致自我迷失,陷入孤芳自赏的幻境。在生活的征途上,我们会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若能自视为泥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接受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进,不断学习与成长,最终成为他人信赖与依靠的力量。
学习孔繁森精神,要学习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孔繁森向我们作出了生动地诠释,那就是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办好事、办实事,提升老百姓生活水平,为祖国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西藏的岗巴、拉萨、阿里等地,他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面对困难,他总是毫不退缩,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年轻人应该以孔繁森为榜样,志存高远,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更不被浮躁的社会风气所影响。高校教师也应积极将孔繁森精神融入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中,引导和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实现地方红色资源传承与传播的价值最大化。
学习孔繁森精神,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操守。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孔繁森踩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养两名孤儿,帮助经济困难的群众。为了那里的人民,他奉献了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在大学校园里,也正有一批批优秀大学生,像孔繁森那样,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支教活动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当地的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青年学子要吸收孔繁森精神孕育的养料,让担当精神融入自身血脉,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最美奋斗者。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本文系聊城市社科联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孔繁森精神在高校学生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的价值意蕴及运用路径;课题编号:NDZD202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