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农业强市建设
■ 吴丽峰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之后,经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座谈等多场合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标志、特点、本质等基本问题已经明确。新质生产力,也成为2024年的热点话题。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其驱动在于科技、人才的创新,通过突破性、革命性技术创新促进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和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转型升级。它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强劲的推动作用。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聊城是农业大市,全境近60%的土地面积是耕地,有着良好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一马平川的地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前沿科技和人才资源,深挖平原优势,积极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进军农业强市的各项部署,打造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要坚持底线思维,确保农业安全发展,保障农村土地红线和土地生态安全,对自然灾害天气要做好预案,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发展模式,尤其是要保产量、保丰收,贯彻落实粮食安全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破解包产到户带来的土地分割局面,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前提下,推动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移“三权”机制,通过土地流转,为现代农业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扫清条块分割障碍。完善社会化服务,以社会化、规模化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土地利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农业发展中保护好土地生态和乡村环境。紧跟生物技术发展前沿,积极探索有机农业发展途径,提升有机绿色农产品质量。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适合本地特点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大力发展优质的农产品和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数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进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不断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
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共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拓展农业功能,积极开发农业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促进农业旅游观光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依据产业基础及特色,借鉴各地成功经验,依托东阿阿胶、乖宝宠物等知名企业产业链条,发挥好涉农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作用。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规范引导生态工业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建立产业选择和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补偿机制,加快绿色改造步伐,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良性循环,促进农村各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聚集乡村发展人才伟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在用好现有本地管理人才和“土秀才”“新农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人才队伍,推广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提升农村人才待遇水平,打造“三农”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构建优质服务平台,吸引人才返乡创业。着力打造战略人才,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农业数控人才、种业培育人才、数字治理人才等,为全面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中共东昌府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