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新质生产力 推动强国建设
■ 郑方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信息化,本质上都是“新质”取代“旧质”、生产力不断跃迁的过程,谁没有拥抱新质生产力,谁就被历史的车轮落在后面。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也是关键路径和动力支撑,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必将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条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道“必答题”。一是坚持知行合一,要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自觉在行动上对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发展实践。二要坚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努力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真正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引擎。科研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的地区,应紧跟全球科技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地区,要注重改造提升,加快汇聚产学研用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共融共舞”。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讲师团)